第12部分(第3/4 頁)
不是我心急,是趙公子心急,從邯鄲來秦時,公子再三叮囑,要求呂先生儘快控制住秦國的政局,再拖下去只怕趙國要變成秦國的郡了,到那時,就是呂先生有迴天之術又有何用?”    
《秦始皇私密生活全記錄》第四章(2)
呂不韋見趙高憂心忡忡的樣子,暗暗好笑:我就是要把趙國併入秦國的版圖,那樣,不久的將來,趙國就是他呂氏的土地了。 可是,表面上呂不韋還是十分認真地說道:“趙高,你放心好了,有我呂不韋在,秦國是不會進兵趙國的!” 呂不韋又安慰趙高几句,這才匆匆離去來見莊王。 呂不韋見過莊王,莊王就把一摞竹簡遞到他手裡說:“邊疆告急,東周君賊心不死,如今趁本王初登王位之際,糾集各國諸侯聯合出兵###我國,韓國已經率先進犯我東北邊陲,其他諸侯國也正躍躍欲試,請丞相謀慮一下退兵之事。” 呂不韋看完竹簡,心中有了底,雖然是東周君為首的各諸侯聯合攻秦,也不過是韓、趙、魏、東周四國兵馬,如今真正出兵的只有韓國和東周國,趙魏正在佈署兵力。對於這樣的聯合軍秦國已經司空見慣了,蘇秦當年的合縱都奈何不了秦國,更何況一個有其名而無其實的東周君。 呂不韋放下竹簡說道:“請大王放心,臣有退兵之策,俗話說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哪方有來犯之敵我哪方派兵迎戰就是。” “丞相不可輕敵,我大秦抗擊各國聯軍雖有些經驗,但其間也有幾次慘敗。本王初登王位,國內部分大臣因受子逆賊影響心懷不滿,有心瞧孤的笑話,倘若前線失利,勢必給這些人留下口舌,也會影響孤的政局,請丞相務必想出良策,此次迎敵只許勝不許敗!” 呂不韋想了想說:“既然大王這樣吩咐,那臣親自帶兵###東周君。” “你帶兵迎敵?”莊王不相信地問。 “大王知道臣能耕種善經商,大王也知道臣能作文還可以處理王侯政務,大王想不到臣還會領兵打仗吧?臣雖然沒有孫武孫臏之才,也沒有伍子胥司馬穰苴之謀,但臣領兵退敵擊敗東周君還是綽綽有餘的,請大王放心,讓臣去迎敵,大王靜候佳音就是。” 莊王還是有點不相信,“對丞相之才孤深信不疑,只是讓丞相親自率軍深入前線陣地孤有點疑慮,爭戰的沙場上可不兒戲,人有眼,箭無眼,萬一稍有不慎傷著丞相,孤實在過意不去。孤封呂兄文信侯,授予丞相之職,一方面是讓呂兄為孤料理王朝政務,另一方面也是履行孤在邯鄲初識丞相時許下的諾言:與君共享國家。請丞相還是三思而後行,我大秦有的是良將,何必讓丞相親自領兵出馬呢?孤心不忍!” 呂不韋笑了,“大王只知道戰場上要刀兵相見,血肉相搏,卻不知道兵家之爭貴在一個‘智’字,臣雖不會使槍弄棒與敵相鬥,但臣可以運籌帷幄勝在千里之外,正如孫臏在馬陵之戰中打敗龐涓一樣,孫臏雙足均被砍去,連馬也不能騎,坐在戰場上尚需要人服侍,終於用圍魏救趙、減灶布疑等計策打敗魏軍,置龐涓於死地。” 呂不韋見莊王沉默不語,又說道:“臣對秦國無尺寸之功,大王只因與臣的私人關係封臣侯爵之位,授臣丞相之職,令朝中文臣武將不服,宗室大臣對大王更耿耿於懷,眾人懾大王之威懼臣之相位,敢怒不敢言。這次東方諸國合兵來犯,正是臣為國立功展示才華的絕好機會,請大王相信臣的統兵才幹,用臣的這次退敵功勞堵住眾人的是非口舌。” 莊王這才點點頭,“請丞相勉力而為吧,這是孤登基後首次用兵,對孤對丞相都是一個考驗,是厄運也是機緣,只要取勝,丞相在秦國的根基就站穩了,孤的王位也萬無一失了。 呂不韋回到府第,立即找來心腹之人呂安,讓他把一封錦帛密信火速送往趙國公子嘉。然後叫來親信分別攜帶他的手諭去東周等六國,交給安插在那裡的偵探,讓他們依計去做。 一切準備俱齊,呂不韋親自率十五萬人馬東征東周君。兵過黃河,呂不韋先派蒙驁率五萬兵馬迎擊韓軍,準備在韓國放鬆警惕的情況下給以突然襲擊,重創韓軍後達到威懾其他國家的目的,呂不韋就可以優勢兵力壓境,威逼東周君不戰而降。 蒙驁因為參與士倉和東郭放的叛亂本該懲處,經趙高規勸臨陣倒戈。子楚登上王位後,蒙驁仍然心存疑慮,惟恐莊王出爾反爾將他治罪。誰知因禍得福,不僅沒有受罪,反而升為大將,這次呂不韋率軍出征又被保舉率軍迎敵。蒙驁為了感謝莊王知人善任之心,也為了個人爭得戰功,身先士卒,英勇作戰,一舉擊潰前來進犯的韓軍。捷報傳到呂不韋那裡,他在嘉獎蒙驁的同時,又調撥五萬人馬,令蒙驁率十萬兵馬乘勝追擊,攻入韓國境內,佔領韓國的成皋、鞏、滎陽三地,設定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