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部分(第1/4 頁)
則消費兩三千兩銀子,多則消費萬兩。
而南京國子監的學生,崇拜東林領袖,崇拜錢謙益的,為數不少。
除了國子監的這些土豪級的學生之外,南京還有因為科舉開始,經常到南京趕考的學子。部門的學子,乾脆是在南京租房住下,省得科舉考試來回奔波。所以,整個南京常年聚集的舉子文人,數量也達到數以萬計。
像南京這種城市,其實最大消費群體,就是讀書人。這些讀書人之間為了交際,經常在酒樓、畫舫、妓院等地請客。
所以,這批最具消費能力的顧客,成為了南京經營生意成敗的關鍵。
“成敗在此一舉!”田弘遇心中燃出炙熱的野望。(未完待續。)
ps: ps:第一更,晚上努力碼第二更。求訂閱、求贊、求票。各種求……
第二八一章 轟動的造勢,更瘋狂的暴利
三月,南京城。
天虹御廚齋,這是一家新開的酒樓。整個酒樓,在南京秦淮河附近,買下了一棟佔據一畝多的院落。
光是這個坐落在秦淮河岸邊的院落,至少價值10萬兩銀子。著實是財大氣粗,一般人根本不可能做到這麼大手筆的投資。
緊接著,這家酒樓打出“頂級御廚掌勺”的牌子,令市井中需要人質疑。
“騙人的吧?”
“御廚是隨便請的?”
“錦衣衛呢?我要向錦衣衛告密,有人打著御廚幌子,在行騙呢!”
御廚是什麼人?是御膳房中,給皇上做菜的頂級廚師。是全國最傑出的一批廚神,放到民間,都屬廚師界的祖宗。選拔的嚴格,並不下於科舉考試。
中國是世界是最講究人治傳統的國家,人治並不僅是儒家思想造成。而是中國古自以來,便在琢磨任用人才,選拔人才的機制。所以,現代社會的許多選人的機制,都源於中國。因為,中國自古以來,就是靠著人才選拔體制的先進性,傲立東方,雄踞世界的。
中國早期夏、商、週三朝,採用世官制,也就是靠著貴族血統做官。而春秋戰國之後,世襲當官的制度,並不能提供最傑出的人才。一些諸侯國,也為對優秀人才求賢若渴,於是出現了舉薦制度,有一些貴族、官員向上位置推薦一些賢良的人才。這種創新,打破了血緣決定地位、前途的制度。
打破依靠血統任用人才。可謂是用人機制的創舉。要知道,17世紀的歐洲,大多數國家,開始靠著血統任用人才的,而不是靠著能力。
漢朝在舉薦制的基礎上,推出了察舉制,也就是授權地方官,制度性的向中央舉薦一些人才。不過,察舉制變質成為,官員們只舉薦自己的心腹親近。或者是舉薦一些與自己有利益關係的“人才”。靠著舉薦制度推薦的人才。質量越來越差。
之後,隋唐時期湧現的劃時代的制度“科技制”,這種根據考試成績選拔人才的制度,一直沿用到現代社會。宋朝和明朝時期。科舉制度已經非常成熟。並不遜色現代社會的考試製度。除非。不考儒家經典,否則,也沒有多少改進餘地。
明代的科舉考試。分鄉試、會試和殿試三級進行。鄉試由布政使司主持,會試由禮部主持。凡考中進士的,統統被任命為官員。一般來說,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編修,二三甲考選為庶吉士,也都是翰林院官,其他或授給事、御史、主事,或授府推官、知州、知縣等。未考中的舉人,只授小京官或外地教職。
科舉制最終階段,是要經過“殿試”,這也就是後世常見的“面試”。簡單說,古代的文官選拔制度,和後世的人才選拔體制,已經非常接近。只不過,古代選拔的更精英一點,科舉出來就是社會上層。後世的考試製度,僅擁有一份學歷證書,面試之後,也不能像古代精英一般,一下子就平步青雲了。
御廚、御醫等等職業,並沒有科舉制,而是察舉制,地方上考察推薦一些人才,最後宮廷“面試”其能力。能被選上去的,在廚師行業也屬頂層。
簡單說,察舉制雖然不如科舉制先進,但是至少相當於後世娛樂圈、體育圈的“選秀”!能被選拔到宮中當御廚的,豈是等閒之輩?而天虹御廚齋打出御廚掌勺的牌子,不怕吹牛招惹上錦衣衛?
在無數人懷疑“天虹御廚齋”實力的時候。
卻見到,幾十輛,轎子、馬車,浩浩蕩蕩的駛往“天虹御廚齋”……
很快,一輛轎子中,走出一名老者。
“那是誰?這麼大派頭?”有人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