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部分(第3/4 頁)
比起上次的誤入,勝男和魏良這次方便了許多,他們按照書中的記載,從官道旁的大山石找到入口,然後來到竹屋裡。
“真是太巧妙了,這位前輩果然是位建築專家呀,”魏良抱著書本。對照圖片,挨個試驗著竹屋裡的機關。
勝男上次是誤打誤撞,只見識到了水中橋和上下梯,而其他的很多巧妙設計,並沒有發現。
“恩恩,是挺巧妙的,”勝男看著突然出現的改良版抽水馬桶,也讚歎不已,但又想起鐵公的遭遇,輕嘆一口氣:“可惜,這麼巧妙的機關,如此處心的準備,還是沒有救到人。”
“已經不錯啦,至少他的家眷和子孫,免除了朱棣的變態懲罰。”
魏良又試了試可以翻轉的床,聽到勝男失落的喟嘆,忙安慰道。
“也是!”
勝男也不知道怎麼了,想起那些古人,莫名的傷感起來。
“哎,魏老大,你怎麼會藏文的呀?”
在竹屋參觀了半天,魏良和勝男終於回到官道上。勝男看他還是非常寶貝的抱著那本日記,突然想到這個問題。
“哦。我大學的時候有位舍友,他父親年輕的時候曾經去過青藏,對藏文也有所瞭解。到我同學這裡,他信仰佛教,還曾經去拉薩專門學習藏文呢。”
魏良想起前世的那些好友兄弟,剛才的興奮之情頓時消弭了許多。講到最後,他遺憾的說:“唉,本來約好等兄弟們轉正後,一起找時間去川藏遊玩,結果……”
勝男發現自己問了個蠢問題,自從她和魏良相識後。她很少見過如此傷感的魏良,她輕輕握住他的手:“咱們以後也能去呀,等咱們掙下大筆的銀子,安頓好家人後,就可以相伴去遊覽祖國的大好河山。”
魏良用力攥住她的小手,頷首道:“好!”
回到南山,勝男和魏良來到山腳下的新房裡。這不是他們第一次見到自己的新家,他們站在位於兩棟房子中間的溪水畔,忍不住再次端詳著:
這兩棟房子的格局差不多,都是採取前世農家小院的格局,分別建了三間大房,左右兩側的房子延伸出一間,隔成五小間;院子的面積不是很大,約莫一百平米左右,裡面已經鋪好了孩子們幫忙收集來的鵝卵石,從大門直通正屋的廊下;院牆壘得不是很高,因房屋就著山勢而建,用料也實誠,看起來非常結實。
就南山整體的格局來看,勝男他們兩個的房子是南山建築群的中心,佃戶們的房子從勝男和魏良的房子向兩側延伸開來,也都是依著山勢而建,二十多棟房子,組成一個環狀,把腹地的耕地、玫瑰花圃和菜園緊密包圍起來。
溪水兩側的荒地上還各挖了個儲水池,從小溪中引入了八分滿的清水。清水中,巍然立著一個十幾米高的大水車,在人力的驅使下“吱嘎吱嘎”的轉動著,揚起嘩嘩的清水流入附近的水渠中,澆灌著腹地所有的農田。
南山一共五座山,山與山之間,並不是全都緊密相連的。為了南山整體的安全,勝男建議,有縫隙的兩座山之間修築上高高的房子,然後將房子按照兩層來建,底層是有門的通道。平時開啟,晚上或者緊急情況。便關閉大門,這樣南山便只有一個入口。
而入口處,則是按照魏良的想法,密密麻麻的建了一圈兩層的房子,以入口為中心向南北延伸出去。等建成之後,勝男越看越覺得,這兩層的房子,非常像前世社群門口的門頭房。
當下便鄙視了魏良一番,不過,等工程完全結束,散亂的小販們陸續搬進來,南山入口又高又大的鐵門,就不怎麼扎眼了。
一旦有突然情況,只要把入口的大鐵門一關,南山便是相對比較安全的堡壘。一般的小毛賊或者強盜,根本就進不去。
還好有難民們的參與,否則這麼大的工程量,如果單靠佃戶和僱傭的短工,幹到明年都不幹不完。
所以,勝男對於難民們,也是非常感謝,除了結算給他們正常的工錢外,還另外送給每個家庭五十斤的糧種。數量雖然不多,但耕種收割後,一家人的口糧還是可以保證的。
大部分的難民,千恩萬謝的收下寶貴的種糧後,開始陸續返鄉。
還有一小部分手頭上的工作沒有完工,不想留給恩人一個爛尾巴,便拖延著返鄉的時間,繼續幹著。
“咱們的房子都已經建好,還是不要改動了,”勝男和魏良滿意的打量了一圈,然後來到屬於勝男的房子裡,他們兩個坐在廊下的石階上,一人一塊石子,在黃土地上比劃著。勝男指了指自己山上的石屋,說道:“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