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部分(第3/4 頁)
的呢!”
勝男把一大一小兩個齒輪對接起來,發現齒牙交錯,齒輪之間沒有絲毫的縫隙。兩個齒輪,如同一個木板一樣。
“嘿嘿,沒啥沒啥,”李木匠被勝男誇的不好意思。粗糙的手指揉著鼻子:“這都是起碼的手藝,讓東家見笑了!”
“好就是好麼,”勝男笑著把東西放在大木板搭成的工具臺上,她又看了看其他人手上的活計,都做得非常精細,便轉頭問李木匠:“對了,這些活兒什麼時間可以做好?”
李木匠聞言,半眯著眼掰著手指數了數,“恩,估計再有三四天就完活兒。東家,這些玩意兒急著要嗎,要是趕時間,我們晚上多趕會兒。”
“哦,不急不急,晚上不用加班,”勝男忙擺手,她遞給李木匠幾張白紙,“忙著這些,再看著這個樣子,給咱們搭幾個牲口圈。”
“哎哎,好的,東家放心!”
李木匠連忙接過圖紙,小心的展開看了看,上面依然是獨特的木炭畫,畫的也是一些簡單的木房子和食料槽,估計他的徒弟和兒子都能幹。
勝男又交代了幾句,便滿意的離開小作坊。
第二天,東市的集市上,勝男安排的小夥計學著勝男的樣子,支開攤子,現場烤玉米,又引來眾多好奇的百姓圍觀;第三天,更為繁華的縣衙后街,飄散著香甜的烤玉米味兒,路過的路人又團團圍住,交口稱讚玉米的美味。
不到三天的時間,玉米的名頭,傳遍了整個梅水,很多市民爭相詢問在哪裡能購買玉米,而一些地主、富戶也開始尋找玉米的種糧。
面對大家的關注,孔掌櫃有些坐不住了。東家自從知道玉米的事情後,兩次給他來信,讓他一定要把玉米搞到手。結果,就因為自己想吃點中間價,把李捕頭惹毛了。一個小小的捕頭,放在平時,他根本就不在乎,可東家的要求是拿到玉米,而不是和人置氣。如果玉米真的被其他糧商買走,那東家那裡——
想到這些,孔掌櫃再也撐不住了,他只好叫來心腹夥計,吩咐他去縣衙請李捕頭。
忙著找勝男的人不止他一個,當日來十香齋赴約的商人們,見識到玉米的價值後,紛紛找李勝男。找了半天,縣衙根本就不見她的人影。為了搶先得到玉米,眾人只好火速趕赴南山。
而勝男此刻,正在一家不起眼的小飯店裡,和一位重量級的糧商洽談著。
正文 第四十六章 難道是情敵
午時,小酒館裡人聲嘈雜,勝男端著茶杯,默默的打量著對面的年青男子。
“六十兩?”常家林修長的手指輕輕的敲著桌面,他方正的臉上掛著一絲淺笑,“李捕頭,這個價格似乎有些高呀?”
“呵呵,常少東是大商人,走南闖北去過不少地方,勝男想請教常少東一件事,”勝男一邊說著話,一邊從身側的布袋裡掏出一個玉米放在桌子上,“除了我這裡,您可曾在其他地方見過此物?”
常家林伸手拿過玉米,仔細的端詳著,赴約前,他曾在分店的掌櫃那裡看過。他自詡走過大半個大明朝,但此物的確沒有見過。
他看了一會兒,又把玉米放回桌上,微微搖頭,“呵呵,不瞞李捕頭,常某的確沒有見過此物。可小小一個玉米,即使新奇,也不值這麼多銀子吧?!”
討價還價是商人的本性,哪怕勝男開出的價格再低,在他眼中還是太貴。
“勝男聽說,常家是山西的商賈大家,以糧食起家,如今各種商號更是遍佈天下,”勝男似乎沒有聽到他的話,而是換了一個話題,講起這位常少東的家世。
“沒錯,先祖得惠於‘開中法’,以糧食換取鹽引,又在運鹽途中廣設商號,這才創下常家的基業。常某不才,不能像先祖一樣開闢商路,只能勉強維持現狀。”
常家林對於自家的創業史,倒也沒有避諱。自己祖先白手起家,靠著幾輛馬車,在南方收了糧食運到西北邊防,換取朝廷的鹽引,以鹽業發家,十幾年的苦心經營才創下了偌大的家業。這些都是常家人永遠的驕傲,他更是以先祖作為自己的榜樣,力求常家在自己手上能更加昌盛。
“呵呵,常少東太謙虛啦,”勝男微微笑道,她來之前可是找魏良查了不少資料,否則,以她歷史小白的程度,她哪裡知道什麼是“開中法”。(開中法源自宋代,洪武年間為了鼓勵商人運糧到邊防,朝廷指定了中鹽例,按商人運糧的遠近、數量,給予不等的鹽引,商人憑藉鹽引可以去鹽場取鹽。)
“聽說常少東在濟南府的永昌糧鋪,規模非常大呀,一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