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頁)
“如有雷同純屬巧合”,但再看2009賀歲檔提前打響的第一槍《桃花運》,影迷會發現,該片還真是典型的邵氏作風,拍攝出現爛尾沒關係,胡金銓執導的《丁一山》也是這樣;大不了換人補拍,所以葛優停拍《桃花運》,就找郭濤、段奕宏、李小璐、梅婷一批明星補拍,照樣拼湊出一部電影……即便如此,銀都還是不如40年前的邵氏玩得財大氣粗,人家直接銷燬胡金銓拍的樣片,找新導演鮑學禮重拍。相比之下,《桃花運》為爛尾湊戲的手法就顯得小巫見大巫。
其實《甲方乙方》之前,內地就有賀歲檔的概念了。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春節看成龍全球同步公映的《白金龍》、《我是誰》,已經成了當時年輕觀眾的保留節目。記得1994年春節,內地影院公映了1993年香港暑期檔已經放過的《唐伯虎點秋香》,照樣賣座。後來電影頻道逢春節也經常播《獅王爭霸》,跟春晚爭奪收視率(這集《黃飛鴻》也是香港1993年的賀歲片之一)。
倏忽今日,賀歲檔已經成了內地電影市場的最大蛋糕,最近每年都有超過十部的所謂“賀歲片”在這個檔期內你挪我擠好不熱鬧。但如果從中選出“最遵照商業規律和符合市場定位”的影片,當屬2009年的《愛情來電轉駁2:愛情左右》。
該片目標就是瞄準賀歲檔,群星雲集的陣容和愛情喜劇題材也符合賀歲片定位;最厲害的是攝製週期不到一個月,拍完已是11月中旬……論高效,只有十幾年前《家有喜事》賀歲時代的港片可比;但論質量,則未必有多高。毫無疑問,我們的內地電影人能輕易地學會減成本、縮週期、趕後期,但“急就也能出華章”,則需要多年磨練和驚人天賦了。所以劉鎮偉可以在不到一個月內排程十大明星拍成《東成西就》,而我們就只能拍成如此倉促、水準普通的《愛情左右》。
當然,我也不覺得《愛情左右》的水準高低有多重要……如果只把電影當消費。《愛情左右》是一個包羅各種戀情和社會熱點的娛樂超市,情侶或夫妻去看,大可各取所需,總有一款適合你……這也是投資方的精明之處。只是,希望我們的電影人,別把精明都/只用在做快餐上……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內地“三級”老調重彈
“內地電影分級”即將實施?近來這一提法再度塵囂飛揚,連電影局長童剛幾年前訪問所說“電影分級必要但絕不允許三級片出現”也重登版面。說及此事緣起,筆者正好親歷,其實來自2009年1月香港舉辦的“海峽兩岸暨香港電影導演研討會”上,著名導演、電影學院教授鄭洞天透露“《電影促進法》近日定稿,已提交國務院,如果此法透過,電影起碼可以分兩級”。
為什麼只能分兩級?當然不是兩級比三級科學,而是“三級片”在內地早已約定俗成變為“暴力*”的代名詞,20年來正如一說趙本山就想起“二人轉”,可謂深入民心,也因此“好說不好聽”。不過,或許各位有所不知,香港的第一部三級片,當年曾在內地影院隆重公映,相信年紀大一點的觀眾都有印象……合拍片《黑太陽731》,講述日本侵華期間拿中國人做生化實驗的慘劇,據1988年的香港媒體報道,電檢員審此片驚嚇到嘔吐,於是大筆一揮,香港首部三級片就此誕生。
為什麼香港直到1988年才有三級片?話說從頭,1987年3月,英文《亞洲華爾街日報》公開指出香港電影檢查是在沒有法律基礎下進行,此語一出,登時引起全城爭議!無論結果如何,重新擬定電影檢查制度已提上日程。於是香港行政局與立法局迅速成立專責小組,審議新擬的《電影檢查條例草案》,並將《電影三級制》包括進此草案之內。1988年11月10日,《1988年電影檢查條例草案》正式生效,香港亦從這一天起實行“I級”(核准對任何年齡的人上映)、“II級”(核准對任何年齡的人上映,但在影片有關的宣傳資料上要註明“不適合兒童”)、“III級”(核准對年滿十八歲的人上映)的“三級制”。同年12月1日,香港第一部被評為III級片的《黑太陽731》公映。
之後,香港電檢尺度開始大幅度寬鬆,雖然由此導致大批渲染暴力和*的影片氾濫成災,不過,在另一方面,香港電影人亦獲得了更為自由的創作空間,同期拍出的突破題材禁忌的佳作不斷。至1995年,香港電檢處又將“三級制”改為“四級制”,具體變化主要是根據*、性、暴力、粗口與恐怖的成分輕重不同,將原有的“II級”一拆為二,分為“IIA級” (兒童不宜影片)和“IIB級”(青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