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第3/4 頁)
太白山神
秦中太白山神最靈。山頂有三池:曰大太白、中太白、三太白。木葉草泥偶落池中,則群鳥銜去,土人號曰“淨池鳥”。
有木匠某墜池中,見黃衣人引至一殿,殿中有王者,科頭朱履,鬚髮蒼然,顧匠者笑曰:“知爾藝巧,相煩作一亭,故召汝來。”匠遂居水府。三年功成,王賞三千金,許其歸。匠者嫌金重難帶,辭之而出,見府中多小犬,毛作金絲色,向王乞取。王不許,匠者偷抱一犬於懷辭出。路上開懷視之,一小金龍騰空飛去,爪傷匠者之手,終身廢棄。歸家後,忽一日雷雨下冰雹皆化為金,稱之,得三千兩。
太平閒吏
王員外中齋,予告後卜居江寧,題一齋額曰:太平閒吏。後十年,員外卒,屋之東偏,售於太平守王克端;屋之西偏,售於太平守李敏第。
楚雄奇樹
楚雄府(石咢)嘉州者,卜夷地方,有冬青樹,根蟠大十里,遠望如開數十座木行,其中桌椅床榻廚櫃俱全,可住十餘戶。惜樹葉稀,不能遮風雨耳。其根拔地而出,枝枝有腳。
泗州怪碑
泗州虹縣有井,是禹王鎖巫支祈處,鐵索猶存。旁有石碑,頭不可動。一那移其頭,則碑孔內便流黃水如金色。
雁蕩動靜石
南雁蕩有兩石相壓,大可屋二間,下為靜石,上為動石。欲推動之,須一人臥靜石上撐以雙腳,石轟然作聲,移開尺許,如立而手推之,雖千萬人,不能動石一步。其理卒不可解。
瓦屑廟石人無頭
太湖旁有瓦屑廟,廟不甚大,中坐石人二十餘,頭皆斲落在地,亦有以手握之者。相傳:張士誠被圍,夜有石將軍率部伍拒戰甚勇。城破後,廟中石人頭俱墜地矣。一雲:明末,石人夜為民祟,故村民以鐵鋤擊去其頭。
十三貓同日殉節
江寧王御史父某有老妾,年七十餘,畜十三貓,愛如兒子,各有乳名,呼之即至。乾隆己酉,老奶奶亡,十三貓繞棺哀鳴。喂以魚飧,流淚不食,餓三日,竟同死。
鬼吹頭彎
林千總者,江西武舉。解餉入都,路過山東,宿古廟中。僧言:“此樓有怪,宜小心。”林恃勇,夜張燈燭,坐以待之。半夜後橐橐有聲,一紅衣女踏梯上,先向佛前膜拜,行禮畢,望林而笑。林不在意,女被髮瞋目,向前撲林。林取幾擲之,女側身避幾,而以手來牽。林握其手,冷硬如鐵。女被握,不能動。乃以口吹林,臭氣難耐。林不得已,回頭避之。格鬥良久,至雞鳴時,女身倒地,乃殭屍也。明日報官焚之,此怪遂絕。然林自此頭頸彎如茄瓢,不復能正矣。
蝦蟆教書蟻排陣
餘幼住葵巷,見乞兒索錢者,身佩一布袋、兩竹筒。袋貯蝦蟆九個,筒貯紅白兩種蟻約千許,到店市櫃上演其法畢,索錢三文即去。
一名“蝦蟆教書”。其法設一小木椅,大者自袋躍出坐其上,八小者亦躍出環伺之,寂然無聲。乞人喝曰:“教書!”大者應聲曰:“閣閣,”群皆應曰“閣閣”,自此連曰“閣閣”,幾聒人耳。乞人曰:“止。”當即絕聲。一名“螞蟻擺陣”。其法:張紅白二旗,各長尺許。乞人傾其筒,紅白蟻亂走櫃上。乞人扇以紅旗曰:“歸隊!”紅蟻排作一行;乞人扇以白旗曰:“歸隊!”白蟻排之作一行。乞人又以兩旗互扇喝曰:“穿陣走!”紅白蟻遂穿雜而行,左旋右轉,行不亂步。行數匝,以筒接之,仍蠕蠕然各入筒矣。蝦蟆螻蟻,至微至蠢之蟲,不知作何教法。
木犬能吠
葉公文麟言在京師到某比部家,甫叩門,有獅毛惡犬咆哮而出,狀若噬人者,葉大怖。主人隨出喝之,犬臥不動。主人視客,笑吃吃不止。問:“何故?”曰:“此木犬也,外覆以獅毛,中設關鍵,遂能吠走。”葉不信,主人更出一雞,黃羽絳冠,申頸報曉。披毛視之,亦木所為。
銅人演西廂
乾隆二十九年,西洋貢銅伶十八人,能演《西廂》一部。人長尺許,身軀耳目手足,悉銅鑄成;其心腹腎腸,皆用關鍵湊接,如自鳴鐘法。每出插匙開鎖,有一定準程,誤開則坐臥行止亂矣。張生、鶯鶯、紅娘、惠明、法聰諸人,能自行開箱著衣服。身段交接,揖讓進退,儼然如生,惟不能歌耳。一出演畢,自脫衣臥倒箱中。臨值場時,自行起立,仍上戲毯。西洋人巧一至於此。
雙花廟
雍正間,桂林蔡秀才,年少美風姿。春日戲場觀戲,覺旁有摩其臀者,大怒,將罵而毆之。回面,則其人亦少年,貌更美於己,意乃釋然,轉以手摸其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