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部分(第3/4 頁)
於能不能在這一次說服佛宗歸順天庭。已經不重要了,因為,這一次。他得到了更多。當然了。如果能夠成功說服的話,歐陽也是很樂意接受的。
這天,是歐陽到了四梵天的第三十五天了:現在他在離常融天最進的騰勝天。只要透過騰勝天地傳送陣,就可以到達常融天。歐陽地計劃,是準備去下南海看看,然後就直接進常融天拜訪佛宗。畢竟出來這麼長時間。一件正事還沒辦。就算他再是閒人一個。也感到有點不好意思。
南海有兩大名山。一個就是觀世音所在的道場菩駝山,一個也是聞名仙界落袈山。相傳菩駝山與落袈山原本是同一座山。後來不知什麼原因兩座山一分為二。從中斷裂開來。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峽谷。而原本包圍著它們的南海則把他們徹底一分為二。
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原本整體地菩駝山,那是風景秀麗,靈氣異常濃厚。可是在一分為二後。怪異的形成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象。菩駝山靈氣逼人。景色秀美。乃是一處絕佳的修煉場所。觀世音菩薩把道場選擇在這裡也是因為如此。
而一母同胞的落袈山則恰恰相反。在與菩駝山分開之後。不到百年的時間。便大變其樣。原先秀麗的風景沒有了。變成了滿目荒涼的樣子。就連山上的靈氣也不足菩駝山的百分之一。簡直可以用荒蕪貧瘠來形容。
當初形成這樣的怪異景象後。也曾有不少好事之人前往打探。可惜卻沒有絲毫的結果。後來觀音菩薩把菩駝山做為道場。為了紀念一母同胞的落袈山。特取落袈之名。而落袈山從那時起。名義上也算是觀世音菩薩的領地了,雖然那落袈裟山並沒有任何一處地方可以供人修行。但由於觀世音菩薩的緣故。落袈山的名聲也揚名於外。
歐陽到了騰勝天之後。花了近半個月的時間轉了大半騰勝天。今天。歐陽決定去看一下落袈山。從之前聽到的傳聞中。他也十分好奇。為什麼原本靈氣十分醇厚的菩駝山在一分為二後。會出現截然不同的兩種景象。
雖然這樣的情況並不是沒有。但在別的地方還說的過去。可在這靈氣醇厚度緊次於大羅天的四梵天,就未免讓人說不清,道不明瞭。要知道。落袈山的靈氣只有菩駝山的百分之一。也就是說。落袈山上的靈氣都比不上仙界第一界的任何一天。
在這靈氣十分濃厚的四梵天,就算每一處地方分那麼一點,也能讓落袈山上靈氣十足的。可這一怪異的現象確實發生了。從聽到的傳聞中知道。這落袈山靈氣匱乏的範圍就只有在落袈山周圍。也就圍繞著落袈山方圓千丈。
也就是說,出了落袈山。只要走出一千丈的距離,靈氣就會恢復如初。跟四梵天其他地方的靈氣濃厚度一樣。這樣怪異的情形讓歐陽大感興趣。越發覺得有必要去看看。雖然他不敢保證會有什麼發現。要知道。這樣怪異的景象早就傳遍仙界了,五靈神也曾來看過。不過談論檢視良久也沒得出什麼結果。
歐陽現在可不會自滿的認為比五靈神厲害。不過去看看眼界到是沒什麼的。所以。歐陽在一處酒肆裡用過簡單的齋飯後。稍事做了一下休息。就準備去往落袈山看看了。
二二五章 落袈山
位於玉隆騰勝天的西南部。離玉隆騰勝天的中心城市玉隆城大概有兩千多公里。在那裡有一望無垠的大海,也就是南海。南海很大。佔玉隆騰勝天整個水面積的百分之七十左右。而玉隆騰勝天的水面積佔整個騰勝天的百分之七十。也就是說,光整個南海的面積,幾乎就佔了整個騰勝天的一半。
南海中,大大小小的島嶼很多,多的數不勝數。洞天福地也很多。而菩駝山則是眾多洞天福地中的佼佼者。位於南海的中心地帶。菩駝山。高達數千丈。不過由於他很寬闊。到也不顯得他有多挺拔和艱險。
在面向騰勝天中心城玉隆城的一面。是菩駝山的入口。在菩駝山的山腳下。有一個小城鎮。居住著觀世音菩薩的一些門下,和莫名前來的修佛者。通往玉隆城的傳送陣就設立在那裡。
從那城鎮往山上看去。是呈一種延伸的趨勢。地勢也是由高到低,慢慢拔升。整個菩駝山靈氣逼人。風景秀美。在半山腰處。則被人開闢出了一大片的空曠地帶。那裡就是菩駝山的中心。觀世音菩薩的道場。
從半山腰往上,由於海拔漸高二慢慢的出現一些積雪。越往山越多。直到完全被一片雪白覆蓋。遠處看去。到也另有一番別樣的韻味兒。
在菩駝山入口的另一面;也就是南面。是一道筆直的陡坡懸崖。從側面看。就好象被人一刀從上至下劈開了一般,正對著菩駝山南面陡壁的就是落袈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