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4/4 頁)
湖手語交談。
老道的左手,悄然緩緩向上提。
淡芒一閃即至,然後厲嘯聲隱隱破空。
老道的道冠,突然往下掉,道髻也突然散了,蒼色的頭髮披散而下,像個披頭散髮的厲鬼。
“我在五丈外,就可以殺死你們。”騎士一手牽住韁繩,面向眾人沉聲說:“不會有下次,記住了。老道勞駕,拾我的暗器完壁歸趙。”
相距約三丈出頭,這一擊奇準無比。如果存心致人於死地,老道絕難活命。
五個人大駭,目定口呆。
老道臉色灰敗,倒抽了一口涼氣,用戰抖的雙手,一面挽髻一面遠出二丈外,撿拾斜插在路肩的暗器,暗器距騎士發射的地方,已在六丈以上了。
拾起暗器,老道的手抖得更厲害了。
那是一端輕一端重的雙鋒三稜刺,也有人稱雙鋒三稜針。三稜有定向作用,雙鋒兩端皆可傷人,不需用定向穗。
這枚刺長僅四寸,一指粗,重甸甸地沉重鋒利,重量有二兩以上,勁道如果夠,三丈內可破內家氣功,穿壁貫甲輕而易舉。
老道手中有一把小飛劍,威力比雙鋒三稜刺差遠了。
“還給你!”老道在折回約兩丈左右,沉暍震耳將刺抖手壁還,芒影一閃即至,速度驚人。
騎士不閃不避,手一抄芒影消失無蹤。
“你該與飛劍同發的,機會錯過了。”騎士淡淡一笑,扳鞍上馬:“虛雲老和尚已練成金剛禪功,火候精純。你五個人可乘他拜佛唸經時,出其不意用暗器和他賭命,問題是,這機會只有萬分之一。萬分之一的機會和他賭命,其蠢如豬。大概咱們不可能再見了,我要走啦!”
蹄聲得得,轉過山腳便消失在林影內。
口口
口口
口口
這條古徑向西伸。向東,經霍山鎮至舒城縣和廬州府城。向西,在黑石渡鎮分途,右走紫花埠鎮出河南;左走潛山至湖廣,古道羊腸,平時罕見有外地旅客行走,走上老半天不見人蹤。
沿途的村落也少得可憐,只有一些收購藥村土產的小商旅走動,山區養活不了多少人,繁榮不起來。
踏入霍山鎮,很難令人相信,這裡曾經是建了國(潛國)、州(霍州)、縣(武昌、霍山)的大埠,到宋朝便降為鎮(開寶四年)了。直至七十七年後(宏治二年),人口增多才又恢復縣治,稱霍山縣。
鎮市的範圍其實相當大,四條大街加上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