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部分(第2/4 頁)
後在多少年後的戰禍或者一場意外的大火之中,遺失大半,最終只留下殘缺的隻言片語。
高尚者終將被遺忘,而庸俗者始終庸俗。
楚河忽然覺得,行顛大師就這麼死去,未嘗不是一種幸運。
像他這樣的人,註定不能活的太久,因為這世界或許總會讓他失望。
楊嬋說,行顛大師會去往地藏王的佛國,繼續修行。
楚河期盼是這樣,卻又並不想是這樣。
秉持著這樣矛盾的心態,楚河將行顛大師的屍體放在了早已準備好的薪柴之上。
然後從經樓中,抱出這三年來他親手抄錄的三千卷經,方別放在行顛大師的屍體旁邊。
沒有直接用法術點燃柴火,而是親手敲打著火石,慢慢的將經文先引燃。
行顛和尚不是遠近聞名的高僧大德,不需要另尋一日,由寺中的方丈、長老們,主持一個盛大的水陸法會,然後再行焚燒。
既然已經走了,就讓他走的乾乾淨淨,莫要再留牽掛。
火勢漸漸蔓延,變得洶湧而又澎湃。
在最後的日子裡,行顛大師連水也喝的很少,他的屍體很乾,很好燒。
不過是一個下午的時間,便被燒的乾乾淨淨,並沒有留下什麼雜質。
而就在那一堆焦灰之中,有三枚晶瑩的舍利子,就像是洗盡鉛華的寶石,在一片灰黃之中,熠熠生輝。
眾多貪婪的目光望過來。
修行中人,覬覦其神異,雖然不明其中用途,卻也知道一定是好東西。
那些普通的和尚,則完全覺得,這就是稀世的明珠,拿出去一定會很值錢。
但是這些人都懂得剋制。
行顛大師臨終前,曾經對眾人言,衣缽一切皆有戒魯繼承。
除非是想要墮入邪魔外道,否則強搶這種事,還是做不得的。當然,暗地裡打著,偷竊、哄騙心思的有多少,便不得而知了。
楚河拾起三枚舍利子,還未收入早已準備好的木匣子中。
便聽見有聲音從高處傳來:“方才貧僧修行,正感覺到一股超乎尋常的靈氣波動。不想寺中竟然有如此高僧圓寂,留下了這三枚肉身舍利。”
“這位師弟,想來是這位高僧選定的衣缽弟子吧!這三枚舍利,於貧僧有大用,不妨交予貧僧。有何要求,只要不過分,貧僧都能予以滿足。”
楚河抬頭一看,卻正是戒律和尚。
換做以往,楚河會與對方虛與委蛇一番,最後還想個法子,坑對方一下,既佔便宜,又不會真讓對方得走舍利。
但是眼下,楚河卻覺得,這戒律和尚以這般市儈的態度,來討論行顛大師的舍利子,當真是噁心、討厭極了。
“不勞煩戒律師兄掛心。大師父所留,皆為濟世渡人。卻不知師兄要來何用?若是用以救人,師弟自當雙手奉上,若是為一己私慾,還望師兄見諒,師弟不能答應。”
“還有出家人不打誑語,這裡是寺廟,有佛祖菩薩看著,師兄可不能欺負我小,便用瞎話來騙我。”
楚河這話當真是綿裡帶針,一點面子都沒給戒律和尚。
早就聞訊趕來的無量和尚,不斷的給楚河使著眼色,楚河卻都置若罔聞。
楚河雖然心中動怒,卻也不至於失了理智。
他這番話雖然顯得有些衝動,卻也並非無腦之言。
這裡是巨通寺,寺廟內還有神佛塑像,戒律和尚再囂張,也不敢在這裡放肆,否則佛門弟子在佛前壓迫同門弟子,若是正好被哪個閒得無聊念頭迅游到此的佛陀看見,即便是定光佛,也不好為他說情。
果然被楚河懟了一句後,戒律和尚的面色生硬起來,眾目睽睽之下,變成了絳紫色,衝著楚河冷哼一聲,不再枉費口舌,而是直接遁入雲頭,消失不見。
彷彿已經不願與楚河這樣一個小和尚計較。
楚河卻明白,咬人的狗不叫。
像戒律這樣的傢伙,一定會在暗地裡憋著壞水,絕不會就這麼善罷甘休。
要真是那種,大庭廣眾之下,就明目張膽的放言‘我要弄死你’‘我要殺你全家’等等言語之人,楚河反而要鬆一口氣了。這樣腦筋簡單的傢伙,通常處理起來很容易,他甚至不用親自動手,就有辦法輕易讓對方眾叛親離。
無量和尚走過來,一巴掌拍在楚河的後腦勺上道:“平日見你挺聰明,怎麼這會就這麼老實了?那戒律要舍利,你不願給,隨便找個理由推脫便是,何苦這樣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