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部分(第3/4 頁)
火雷,還能再用嗎?”項梁皺眉看了看地圖,然後轉身對一身楚軍將領打扮的老陳問道。
老陳抱著頭盔,搖搖頭道:“啟稟上將軍,天火雷可破城牆,卻破不了那城牆上,固若金湯的大陣。若是不能破陣,再多的天火雷,也無濟於事。”
老陳等人進入副本之前,軍部確實是援助了一批物質。
但是真正極端高爆破的武器卻並不多,需要謹慎使用。
定陶一戰,眼前雖然至關重要,但是對比日後攻破咸陽,楚漢爭雄來,卻已經不值一哂了。若是如今耗盡了底牌,之後卻該如何?
而所謂的天火雷,其實就是手雷。
這東西,老陳他們倒是多,用來破小城,殺秦軍,倒是好用。但是定陶城上有大陣守護,想要用手雷破城,就有些痴心妄想了。
項梁聞言,眉頭皺的更緊了。
一旁一直獨坐,獨自飲酒的項羽,卻突然一砸桌子,放下酒盞:“叔父!予我三百精兵,今夜我便偷入城內,破了城門。”
第八百三十七章分飾兩角(下)
項羽就坐在一角,本是偏僻之處,卻無時無刻不散發著強烈的存在感。
身材魁梧,坐在那裡,就如同一柄利器,直刺向天。
兩道劍眉,彷彿要聳入雲霄一般,而劍眉之下,重瞳生異彩,惹人注視。
霸王之前,唯有聖人瞳,倉頡、虞舜皆以重瞳而著稱。
霸王之後則有霸王骨,見與霸王類似者,皆許為無雙猛將。
一如呂光、魚俱羅。
當然此時的項羽,還稱不上西楚霸王。
在項梁的壓制下,他的霸氣尚有幾分收斂。
“混賬!軍國大事,豈能兒戲?我等屯兵在此過三萬,尚且不能攻佔定陶。給你區區三百人,豈不是送死?”項梁聞言,原本緊皺的眉頭,便直接扭成了一個疙瘩。
這還真是項梁小瞧了項羽。
若給他三百精兵,夜襲定陶,說不準還真能攻下城門。
只是如此荒誕不羈之言,項梁斷然不信,即便早知自己這侄兒勇武,卻也不會想到他開掛至此。
被項梁一口壓下,項羽面色不愉,卻也只能再喝悶酒。
項羽父親早逝,項梁於他而言,便如同父親一般。
若是別人這般說他,以項羽的暴脾氣,早就直接打將過去。唯有項梁,項羽不得不服。
老陳早就和楚河取得了聯絡,見火候差不多了,便說道:“不知上將軍可聽過《過秦論》和《阿房宮賦》二賦?”
項梁近日來為定陶之事煩憂,哪裡聽過。
待到老陳,將抄錄好的兩賦奉上,項梁一觀之後,頓時有一種茅塞頓開之感。
雖然於眼前之戰無用,卻好像是一盞明燈,照亮了眼前的昏暗。
起兵造反,光復故國,這是形勢所迫,也是一場豪賭。是輸是贏,最終會如何,誰心裡都沒底。
但是看了這兩篇賦,項梁卻突然湧起了一種自信,秦滅六國,楚國最冤。故而楚人對秦人之恨,尤甚。
旁的不提,秦末諸多起義軍中,陳勝吳廣為楚人,景駒為楚人,項梁叔侄不提自然也是楚人,就連那最後奪得江山,爭雄定漢的劉邦,他也是楚人。
區別在於,劉邦看的比項羽更遠。
他以楚人的身份,幫助項羽一起推翻了暴秦,卻沒有拘泥於楚人的身份,沉迷於故國。而是繼承了秦始皇的意志,完成了一個大一統的王朝,七國皆是過往雲煙,唯有漢才是所有人新的代名詞。
這一點上,是秦始皇和項羽都不如劉邦的。
站在許多角度來看,劉邦彷彿就像是一個竊取天下,卑鄙齷齪的小人。
漢雖然是每一個華夏人身上的標籤,我們為之驕傲。但是漢朝諸多皇帝中,若論首推者,大多數卻非劉邦,而是打出大漢雄風,奠定民族自尊自信的漢武帝劉徹。
但是撇開了其它不論,劉邦的胸懷,就要勝過項羽。
至於秦始皇或許有些事情,他看的明白。
但是他卻不能去做。
劉邦的江山是一拳一腳,從零到有打下來的。所以他可以立漢而收七國之民,熔於一爐。
秦始皇卻不能撇開秦和秦人,再創一體。
或許秦始皇假死遁天,企圖從墓中甦醒後,再取江山,便是看到了這樣的前景。
以秦而統六國,六國之民不服,除非亡族滅種,否則難消其恨,一個真正統一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