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部分(第4/4 頁)
例。
他當然不知道,歸其原因在於,楚河製造的景象,都是真的。
如果按照原本的歷史繼續發展下去,那確確實實是他的結局。
雖然此時尚未發生,但是在項羽看來,卻又已經充滿了一種宿命感。
正是這宿命感,讓項羽難以平靜。
第八百四十章三折霸王(下)
“霸王覺得都是假的?”聲音繼續莫測,只是桃花樹下,卻突然多了一個人,一席白衣,狀若飛仙。
項羽不自覺的盯緊了眼前之人,壓抑住一戟劈過去的衝動,冷笑說道:“自然是假的。”
“既然是假的,那你既非霸王,為何應我?”楚河又問。
!
楚河的套路之深,又豈是項羽所能比的。
現在的項羽可遠談不上西楚霸王之名。
楚河開口先以‘霸王’之名代稱,再現身分了項羽的神,令他一時不察,終於露了口風,洩了底氣。
既然都認了‘霸王’這個稱號,那再嘴硬不信,又有什麼意義?
項羽非小人,所以不會因為被拆穿了違心之言,就恨不得立即殺人滅口。
但是心中的怒火卻依舊澎湃洶湧。
“霸王可知‘易’?”楚河卻好像完全沒有注意到項羽臉上的怒火,繼續用‘霸王’二字撩撥著項羽。
原本對西楚霸王這個封號很有興趣的項羽,不知為何,卻又突然對這個稱號,湧起了一股難言的厭惡感。
這自然也是楚河刻意為之。
欲奪江山,先收爪牙。
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永遠也別想著,真的只是一人之天下。
西楚霸王,好霸道,好神氣,好亮耳的封號,但其實這個封號,卻連犯了三個忌諱,有三大錯誤。
‘西’之一字,自我禁錮,限定了範圍,顯得小氣,無有氣吞天下之勢。‘楚’一字佔盡地緣,卻自絕於天下其餘六國遺民,難收人心。‘霸’者不仁,顯露崢嶸,卻給人殘暴、兇狠之感。
楚河既然要讓項羽登頂,君臨天下。那就絕不能再讓他固步自封,小小的改變,就從封號到自我認知開始。
項羽以為在和楚河爭鋒,若是知道楚河正在有心‘調教’他,只怕就會直接揮動楚戟,直接一傢伙劈下來。
項羽聽聞楚河之問,眼中兇光收斂幾分,一身氣勢卻沉穩如烈山,渾厚霸道之餘,依舊洶湧而又澎湃,似有岩漿火海積蓄。
“起於《三墳》歸於《周易》,道盡天下變化,可衍蒼生之數。”項羽緩緩說道。
雖然沒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