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第2/4 頁)
。說起話來時,便站得直直的,顯得更是高大。
幾個人便沿了來時之路,漫步而歸。此時日已將落,晚霞滿天。夕陽照著身邊無垠地葦蕩,便如一片金色海灣,說不出的寧靜溫暖。
路上史夢竹與梅清邊走邊閒話幾句,不過是論幾句詩詞,說說漁樵閒話。梅清本自強記多識,胸中說有萬卷也不為過。更難得見解毫無陳腐之氣,議論生風,無拘無束,登時讓史夢竹大感喜悅。
史夢竹給梅清印象也與尋常書生大異。雖然聞他詩風大有古風,但見其人卻頗有赤子之心,談笑間毫無清高之氣,反倒如一個鄉間老者般,話語樸實無二,卻又淳厚清雅。
老少二人對視一笑,都大有知己之感。
此時紅紅的夕陽已經落在遠處村落裊裊炊煙之外,村外小小港灣處一隻只漁船正陸續靠岸。梅清等人也已經行到村莊口處,只見高大的古柳樹下,卻有一個貨郎,挑了一個擔子,手搖一個撥郎鼓,正在叫賣。
史夢竹見了,伸手召那貨郎過來,取了幾文錢,買了一包糖瓜子給二小兒道:“今天勞煩二兒小給爺爺的客人帶路,這包糖瓜兒是犒勞你地。”
二小兒咧嘴一笑道:“史爺爺又給我買好吃的。上次我娘還說我來著,說不能總要您地東西。”一邊說著,卻忍不住眼睛偷偷瞟著那包糖,嚥了一口口水。
史夢竹彎下腰,擰了一下二小兒地鼻子道:“別告訴你娘不就行了!就算是她知道了,你就說爺爺想吃買的,結果太硬嚼不動,你替爺爺吃地,你娘就不會說你了。”
二小兒揉了一下鼻子,有些不好意思地嘿嘿笑了,口中說道:“那史爺爺你可別告訴我娘呵,謝謝您啦。”這才接過史夢竹手中的糖,歡天喜地地跑了。
第二卷 千金鑄鼎 第二卷 第五章 溟海蒼茫
港裡地方並不甚大,基本上只能算是一個小漁村。而史夢竹一家的宅子,幾乎就佔了港裡街的一半。
待史夢竹將梅清與侯申二人請進家中後,便先告聲怠慢,到後堂換了衣服回來。這次見他已經換成了一件直裰,頭上也戴了方巾,見了梅清先自笑道:“本不是漁夫,非扮成個打魚的,其實也不怎麼象,倒有些嬌情了。小友先請坐下,稍事休息,你我二人再把酒夜話。”
二人便坐了吃茶,閒聊些史話詩詞。少時下人來報,道是酒席已然擺下。史夢竹請二人移步東廳,不過一張小桌,幾式海鮮。
“今天卻也湊巧,下人新弄了幾隻大鏡魚來,雖然不算什麼,卻難得新鮮。二位高客在京城中,山珍海味自是見得多了。到了鄉下,也只好藉著些野味來充充門面了。”史夢竹興致甚高,端了酒杯道。
梅清與侯申連道不敢,舉酒共飲。三人把酒說些閒話,梅清笑道:“我觀先生寄於海隅,深知其中三昧,誠可謂退而獨善其身者。”
史夢竹聽了,捻鬚笑道:“小友言中似有所指啊。我看小友言語舉止,氣派不似尋常書生。若有什麼事,只須明言便好。”
梅清沉吟片刻道:“不瞞先生,在下此來永平,乃是奉一位前輩之命,暗中察訪聞香教之事。一路行來。見眾人提起聞香教三字,無不三箴其口,敢怒而不敢言,頗感無奈。後聞先生清正之名,這才不揣冒昧,登門求教。”
史夢竹面色不變道:“原來如此。只是史某向來困守漁鄉,少與外面往來。何況子不語亂力怪神,這些事也未曾關心過。”
“哦?那史先生久居此地,只聞得有名為千金爺地什麼人或東西麼?”梅清試探著道。。
“千金爺?”史夢竹唸叨了幾遍,搖搖頭道:“老夫也算是熟知本地文史。卻是從未聞此。卻教小友失望了。”
梅清見史夢竹言語間滴水不露,知道初次相逢,雖然彼此投緣。但戒備之心在所難免。也不為已甚,舉酒岔開話題道:“這鏡魚果然美味。梅清見識淺陋,竟然未曾深知。今日承厚意嘗此佳品。可謂幸事呢。”
史夢竹哈哈笑道:“所謂一鮃二鏡三鰨麼,在鄉下人說。這鏡魚就算是上等魚了。世人只知松江鱸、黃河鯉,卻不知海中自有佳味。老夫卻有首打油詩說這鏡魚…………漁家新婦慣調羹,廚下魚鮮溉釜烹。入手分明奩鏡啟,卻憐照面不分明。”
梅清聽罷,讚歎良久,二人舉酒更酌,談些***,直到月上當空,鼓打三更。才收了殘席。由下人安排梅清二人到客房睡下。
次日一早起來,梅清與侯申洗漱已畢。卻有下人過來,道是史夢竹因為今日莊中有喜事,因此按著此間風俗,一大早就給請走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