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部分(第2/4 頁)
時間裡,為自己攫取大量的財富。而且還得是清清白白的。
由於知識層面和記憶的限制,洪濤想不出來太華麗的手法。比如說趁著金融危機去洗劫國外那些大投資機構、對一些跨國企業進行併購、研發某些高科技產品然後暢銷全世界,讓小布什都得衝著自己諂媚的笑……
這些玩意在洪濤看來。簡直就是神話。先不說小布什會不會這麼賤骨頭吧,就算是國外那些大的金融機構也不會坐視幾十億、幾百億的美金忽然就消失不見了。全都進入一個不知名的小公司裡了,這不是笑話嘛!
如果真要是出了這種情況。那這個小公司估計連兩天都挺不過去,就得被各國政府列為黑名單,然後不管用動用經濟手段還是政治手段,把它查一個水落石出,最終消滅得乾乾淨淨,連國家都保不了它。都說戰爭就是政治鬥爭的延伸,其實金融也一樣,它在一定層面上是公司與公司之間的爭鬥,但是量變可以促成質變,當錢多到一定程度是,這就是事關國家金融安全的問題了,也就是說,這是一個政治問題了。
既然沒有華麗的手法,洪濤也就只能採用笨法子了。那就是踏踏實實的去買股票,買那些在他記憶裡如雷貫頂的大牛、特牛的外國公司股票。這個方法雖然來錢慢點,但還是在洪濤的容忍範圍之內,他還不到二十歲,之所以從幼兒園就開始折騰,不就是為了笨鳥先飛嘛。按照他的計劃,當網際網路迎來第一次發展高峰時,他也就到了收穫的季節。
現在是一九九一年,這時候不管是在西方發達國家還是中國,網際網路這個新生事物還處於研發試驗階段,真正的inter在一九**年才剛剛誕生,還未大規模用於商業領域。所以大多數網際網路公司也還沒成立或者剛剛處於起步階段,絕大多數人還沒有意識到這個inter將會長成一個什麼樣兒的大怪物,在這個時候有選擇性的向一些註定會成功的網際網路公司投資,應該還是一個受益很大的舉措。
不過洪濤還有一個問題比較憂慮,這就是那個所謂的蝴蝶效應。他擔憂如果此時就大規模向那些新生的網際網路公司投資,會不會影響了它們發展的軌跡啊?因為它們的體量還太小,還是個小嬰兒,要是營養太充足,恐怕就不一定能健康成長為後世裡那些龐然大物了,這必將會影響他自己的收入。
所以洪濤還必須得有選擇的進行投資,不能瞎扔錢,這樣不僅不會帶來受益,搞亂了歷史的程序,那他唯一一個比別人強的地方也就不復存在了,這是自己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這種傻事他不能幹,那怕只有很小的風險他也不能去嘗試。
那究竟要怎樣投資才成呢?洪濤覺得想要現在投資的話,就必須投給那些已經發育好了的公司。也就是說投給那些體量比較大的公司,這些公司資產總額很高,自己那幾百萬上千萬的小錢錢進去根本就砸不起來什麼浪花,也就不會影響它們的發展軌跡,哪怕受益相對低一些、慢一些,洪濤也樂意,安全第一嘛。
按照這個宗旨,洪濤從妮娜給他發回來的一份已知在美國上市的公司名錄裡,篩選出來了幾個目標,做為這次行動的主要投資物件。首選的物件自然是微軟了,比爾蓋茨這個名字在九十年代就是一個神話,雖然洪濤不玩股票,也不玩金融,但是喜歡計算機的人沒一個會忽視掉這個人,也沒有一個不想成為下一個比爾蓋茨。
洪濤也是其中的一個,為此還特意關注過比爾蓋茨的生平什麼的,打算從人家的成功中找出一點能複製的因素。可惜他文章看了無數,自傳也讀了n多遍,成功的因素還是沒複製出來,該是個**絲還是個**絲,不過對於微軟的大概發展脈絡倒是記得一些。
微軟的股票大概是八十年代末期才上市,具體那年洪濤也記不清了。反正到了2000年,它的股價上升了55000%。也就是說如果洪濤現在買一塊錢的微軟股票,到了2000年,最少也有四五百倍的回報。用八年多的時間換取五百倍的回報,而且每分錢都是清白無比的,洪濤覺得這個速度自己完全可以接受,風險已經小得不能再小了。
其實還有一個公司也在洪濤的關注之中,那就是被咬了一口的大蘋果,洪濤很想也上去咬一口。可是最後他還是忍住了,蘋果經歷過一段兒沒有喬布斯的時期,當時股價波動得很厲害,在九七年老喬迴歸之前,洪濤不敢去咬這個大蘋果,怕把牙磕掉。
除了微軟之外,洪濤還知道另一個和計算機產業相關的公司,它在九十年代也是高歌猛進。自從386晶片釋出之後,就成了世界第一的晶片廠商,具體它的股票上升了多少,洪濤並不清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