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頁)
碩果累累,就要在職業化程序的每一步上精心澆灌與細心培育。
NO3.職業化可以帶領你走向更大的成功
《笑著離開惠普》一書的作者高建華,就是一個讓自己職業化的人。
從大學老師,到中國惠普前助理總裁、首席知識官,再到如今諮詢界專家,高建華20年的職業生涯可以用“傳奇”二字來形容。
1986年,高建華進入中國惠普,歷時8年成為中國惠普市場總監;
1994年,高建華出任蘋果公司中國區市場總監;
1996年,高建華回到中國惠普,擔任測量儀器分部市場總監;
1999年,惠普安捷倫分家,高建華出任安捷倫測量產品集團全球市場總監;
2001年,高建華回到中國惠普,出任助理總裁兼首席知識官;
2003年,高建華主動從中國惠普離職,建立匯智卓越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
在成為一名職業培訓諮詢師之前,高建華的職業生涯幾乎都是和惠普公司聯絡在一起。他“三進三出”惠普的經歷,足以說明一個人職業化程度的重要性。
在惠普,高建華一步步被職業化,被刷成“惠普色”然後融入了惠普,也從中收穫良多。現在,雖然他已經離開惠普,但惠普的職業理念仍然在影響著他,讓他走向更大的成功。
職業化是一個逐漸認識自我的過程。相信絕大部分人,包括高建華,也是一步步不斷地醒悟、總結,最終實現從專業化到職業化的飛躍。如果你還沒讓自己職業化,不用擔心,從現在開始吧,相信職業化將為你的成長創造更大的機會和空間。
■'智語點“波”'
中國足球一直難敵歐美,不是技術不夠專業,而是行為不夠職業。職場亦然。
請脫去可愛的學生裝,穿上正裝,發揮你的真正實力,證明自己的真正價值。
一個人是否職業,不僅關係到自己的發展,而且事關職場競爭中個人品牌和核心價值的分量。職業生涯有漫漫幾十年,要想讓自己過得不平凡,手段、手腕、方式、方法當然有很多,但最關鍵的就是提高自己的職業化程度。
不能只有生存權,生命需要發展權
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千百年來,人類正是在不滿足已有的生存條件下不斷探索,不斷追求,不斷發展,才有了今天的文明。對於剛剛畢業的年輕人來說,一定要記住:財富始於野心,成功源自慾望。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慾望。
從學校進入社會,對於好不容易在城市裡紮根下來的年輕人,會逐漸產生一種“且行且珍惜”的想法:能保證生存已經很不易,就這樣吧,謀求發展太累了……
我們生活在一個加速度的時代:加速度的時間、加速度的工作、加速度的知識更新……大學所學的知識在畢業5年後有一半會過時,10年後幾乎全部報廢。處在這樣一個高速發展的社會中,為避免使自己貶值,我們必須意識到發展才是硬道理。
畢業這幾年的際遇,就像一場激烈的戰鬥,有勝利的欣慰,也有失敗的痛苦,如果你是一名戰士,不僅要做到活下來,更要做到活得好,這樣才能經受住得與失、勝與敗的考驗。
NO1.具有海洋開拓精神的福建人
2009年4月份的《中國國家地理》雜誌,講的是“福建專輯”,雜誌封面上那句“福建:中國海洋文明的代表”,一下子吸引了我。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閩商文化研究院院長蘇文菁關於福建人開拓精神的描述,她說:“從早年的下南洋到今天‘偷渡’到北美的福建人,都不是典型意義上的窮人。今天所謂的‘偷渡’到北美,需要萬美元作為資本。這是其他地方的人很難想象的,他們會認為萬美元完全可以過一種體面的生活了,何必漂洋過海去紐約打黑工呢?福建人不像其他地區的人,在生存壓力大的情況下選擇在中華大地上行乞,而是選擇出海,將自己的命運、未來與海洋聯絡在一起。他們身上那種對現狀不滿的不安分是一種文化,就像當年乘著‘五月花’號離開英國的美國先民們一樣,相信人類有更好的生存可能。是什麼?他們也不確定!但是,他們願意用自己的未來甚至生命來搏一把!”
如果把海洋文明理解為面對大海無所畏懼、敢於向海外移民和敢於出海經商的話,福建人就是中國最敢闖海的人。有人說廣州人是“坐商”,招天下人來廣州開廣交會,而福建人是“行商”,乘著季風駕著帆船下南洋。
其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