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頁)
成就為榮’的態度。我們發現,一個人的工作態度跟他的工作效率確實有很密切的關係。”
種子心態更可貴,它往往比金子擁有更大的能量,可以帶來更大的財富。
■'智語點“波”'
金子可能被蒙塵,沙子可能被吹散,但種子總有一天能發芽。
淘金者需要勇氣和冒險,也許有得;播種者需要耕耘和澆灌,必定有收穫。
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閃亮的金子,但每個人都是希望的種子;金子是被動的,等待別人發現,如果沒有被開採,就會被永遠埋沒;種子是主動的,可以自己發芽,只要有空氣、陽光和水分,就能破土而出!
也許你擔心今日很陰霾,但要相信明天是晴空(1)
天氣有下雨與日出,人生有高峰與低谷。莫為浮雲遮望眼,風物長宜放眼量。只要拂去陰霾,就能亮出朗朗晴空。如果你在工作上有些不如意,要相信自己不會一直處於人生的低谷期,總有一天能衝破重重雲層。告訴自己:我並沒有失敗,只是暫時沒有成功!只要在內心點亮一盞希望之燈,一定能驅散黑暗中的陰霾,迎來光明。
剛剛走出大學校門的年輕人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從氣氛和諧的校園到競爭激烈的職場需要經歷一個或長或短的適應期。有的人幾個月就換了好幾份工作;有的人則認為“工作原來如此無聊,一腔熱血無處拋灑”,於是開始落寞;有的人乾脆“縮回”校園溫室,考研讀博……
的確,論資歷,他們是不折不扣的職場菜鳥,業務涉及不深,人脈一窮二白,在工作中經常碰壁。他們的壓力並不一定都像千鈞大石,而是像大雨來臨前的天色,灰色低沉,明明有空間,卻被灰色填滿每個縫隙,只能等待大雨傾盆之後的晴空。
“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幹得比驢多,吃得比豬差。”這是很多剛剛畢業的人喜歡用來調侃自己生活狀態的話。雖然有點兒誇張,但是,他們中的很多人的確一直都被灰色心情所籠罩——心裡永遠是多雲轉陰。
其實,我們都還年輕,都有勇氣,都充滿著希望,為何不把這些苦難憂愁當作是橫亙在面前的一塊石頭呢?擺正它,踩上去!也許視野會更開闊,心胸會更豁達!
NO1.不驚雨大陣,天晴會出日
高考那年,我落榜了。我永遠記得當我從電話裡聽到自己分數後的那個情景。
怎麼會?怎麼會?我又重新查了一遍。沒錯,就是這個分數。
我緩緩放下電話,一聲不吭地坐了下來。
那天,爸爸媽媽正好外出,只有奶奶在家。
南方的夏天,經常是雨天。那天也是。我發了一會兒呆,就推開門往外走。奶奶追出來喊著我,但我還是一直往前走,不敢回頭,因為我怕她看到我哭了。在雨中,淚水與雨水混在一起,掩飾著我的脆弱。我從家門口一直走到馬路,就那樣站在那裡,看著車來車往,心像大雨一樣滂沱。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天黑了,雨停了,我才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了家裡。奶奶給我拿了一條毛巾,又捧出一碗薑湯讓我喝下去。然後,她坐在我身邊,說了一句話。而那句話,讓我突然驚醒,繼而深深影響了我。她說:“不驚雨大陣,天晴會出日。你看,雨不是停了嗎?明天就出大日了!”這是閩南語,意思是雨下得再大也不怕,天總會放晴,太陽總會出來的。
不驚雨大陣,天晴會出日!
老人家很簡單、很樸實的俚語,聽起來卻那麼有哲理。是啊,事情已經發生了,何必如此悲傷乃至悲觀呢?我一定要從痛苦與失敗的深淵中走出來!我決定補習一年。
經過重新準備和加倍努力,我終於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學。
天有下雨與日出,人生有高峰與低谷。後來,我常常想起這件事情,覺得奶奶那句話真的對我影響很大。
NO2.晴天也愁陰天也愁
說到這裡,我不禁想起以前看過一個關於雨天和晴天的故事。
有位老婆婆有兩個女兒,小女兒嫁給了一個賣傘的生意人,大女兒在染坊工作。這位母親天天發愁、哀嘆,為什麼呢?天晴時,她擔心小女兒的傘賣不出去;天陰時,她又擔心大女兒染坊裡的布料晾不幹。
也許你擔心今日很陰霾,但要相信明天是晴空(2)
就這樣,她晴天也愁陰天也愁,沒過多久就白了頭。
一天,一位遠方親戚來看她,驚訝於她的衰老,問其緣由,啞然失笑。那親戚說:“陰天你小女兒的傘好賣,該高興才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