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3/4 頁)
得了。
可這個周希漢自幼得到父母的嬌慣,漸漸長大,卻養成了直率、任性的性格,並且還倔犟得要命,母親李氏根本“管”他不住,每當兒子調皮搗蛋闖了禍時,她就搖頭嘆息:“這個孩子太倔犟!”
周祁耀寵愛孩子,更希望兒子有出息,將來能光宗耀祖,夫婦倆節衣縮食,把周希漢送到了私塾讀書。誰知周希漢然聰穎過人,讀書不錯,卻處處不肯低頭服軟。一次他調皮搗蛋犯了事,先生叫他跪下,他硬是不從,先生一逼急,結果,他撒腿就跑出了學堂,從此死不去上學了。他的犟勁一來,就是父母也沒辦法,結果,11歲的周希漢就這樣輟學了,在家裡,天天幫著父親種地、打鐵。
湖北是大革命的繁盛之地,1927年冬,14歲的周希漢也參加了轟轟烈烈的麻城農民暴動,打土豪、分田地鬧得最“兇”。可不久白軍來了鎮壓,凡參加暴動的,不論老人孩子,一律都受到“追究”,周希漢因為參加暴動,結果,家裡房子被燒燬,衣物等生活之物也被搶走,周祁耀夫婦只好撇下家業,帶著“唯一傳承香火”的兒子逃往他鄉。可是這一路被追殺,周希漢被追得火氣大發,倔犟勁來了,說:“好,你們殺人,你們燒屋,我就為貧苦農民報仇出氣,和你們幹到底!”於是,他“說到做到”,就要去投奔紅軍。
這可急壞了周祁耀:“你去當兵,打死了,誰為我們周家傳宗接代?不能去!”
“這我不管!”周希漢大聲嚷著。
知子莫如父。周祁耀知道兒子這一犟勁犯起來,是誰也攔不住的,兩口子愁眉苦臉好幾天,終於苦想出了個好辦法:用結婚拴住兒子的心。或許他在新鮮的兒女私情中能收攏去當紅軍的心。於是,1928年春末的一天,周祁耀家鞭炮響個不斷,喜慶的嗩吶震動四方。
原來,周祁耀拿出自己所有的積蓄為獨生兒子辦結婚喜事了。
女方姓鄭,年長周希漢兩歲,兩個親家換過了庚帖,當天的喜事也是熱熱鬧鬧。誰也沒想到的是,喜宴過後,新郎趁送客之機,頂著寒星,竟然遠遁山林而去……當夜,新娘就獨守空房。
兒子“送客”一去不返,老兩口頓足捶胸,明白是怎麼一回事時,失聲痛哭,周祁耀責怪自己幹出這等蠢事,老妻埋怨孩子太倔犟。後來,周祁耀好不容易才打聽到當天夜裡兒子藉著家人鬆懈之際,送客送到家門口,客人一走遠,他也撒腿就跑,直往山林裡鑽,然後,高一腳低一腳趕了幾十裡山路,找到了紅軍的麻城獨立連,當上了一名紅軍通訊員。
兒子走了,新媳婦還在家裡呢!周祁耀沒辦法,急忙趕著自家養的8頭小豬上路尋兒,一路上,他變賣家小豬作盤纏,行一程,賣一豬,再行一程,再賣一豬,直到當他賣完最後一隻小豬崽時已經追到長江邊,對岸就是正在撤離的紅軍部隊,而他卻被滔滔江水擋住去路,正沒法渡河時,可巧的是眼尖的他竟然在眾人中發現了兒子的身影,一陣喊叫,周希漢也竟然聽見,結果父子倆隔江相望,滔滔江水滾滾東下,父親情急而哭號,但周希漢喊了幾句“保重”,還是隨著部隊毅然走了。
事後,老父一路要飯回家,大病一場。
儘管三代都是單傳,周希漢從此再也沒有回過家。據說,老父親周祁耀在去世時,還攥著兒子寫的唯一的一封看得皺巴巴的家信,嘮叨著“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嚥下最後一口氣的。而那位大他兩歲的嫁來的鄭家女子也不知最後如何而終。
反正周希漢他是一身獻給革命去了。
我軍許多人投奔紅軍或參軍的經歷各不相同,傳奇也不少。但是,真正在洞房花燭夜逃出家門參軍的,據說,只有兩個人,一個是周希漢,一個是周希漢後來的“老首長”——陳賡大將。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2。好幾次差點送命(1)
貫穿周希漢一生的性格中,有幾個突出的字眼:聰明、刻苦、智謀。
因為聰明有才,這使得周希漢在人生之初命運就變得坎坷、多舛。
周希漢在春天參加紅軍後,因作戰勇敢,在這年秋天就入了黨。不久,他的職務也從麻城獨立連通訊員提拔為獨立營通訊班長,以後,職務是“連著升”,先是獨立40團通訊排長、紅1軍13師38團政治處團委書記,接著是3營7連政治教員、紅四方面軍參謀,最後當上了紅9軍作戰科長。在紅軍這所大學裡,他不僅學到了許多革命道理,還學會了帶兵打仗,但他與其他比較,最大的特點還不是這些,而是他那顆瘦小的“腦袋瓜子”比一般人都聰明,做什麼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