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1/4 頁)
臺幣),一躍成為EMS領域全球一哥。”
這是一場巨人間的較量。
富士康、偉創力、美商旭電在深圳都設有工廠,並且都在深圳寶安。深圳成為三巨頭角力的一個戰場。
首先敗下陣來的是美商旭電。2004年其全球裁員的訊息震驚業界。由於受到銷售不佳、業務需求大幅下滑的影響,美商旭電精簡全球共8200名員工,同時調降財測。美商旭電董事長西村表示,在無法維持原有僱傭水準的前提下,裁員是遺憾且必然的措施。美商旭電除調降第三、第四季度財測外,裁員8200人,約佔全球總員工數79000人的10%。
偉創力同樣懾於富士康的追趕。2004年6月,偉創力執行長馬克斯旋風般訪問臺灣,接受媒體採訪時,他一再強調偉創力在手機制造方面的優勢。他表示,偉創力在全球有2500名手機研發人員,每年投資5億美元擴充實力:其中億美元花在機構零元件上,億美元投在“全球運籌”上,其他則花在“增加產能”上。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五個成功秘訣(3)
馬克斯試圖阻截富士康在進入不久的手機代工領域的增長。
偉創力的公司總部設在美國,是一家為科技公司提供運營服務的全球性電子製造EMS服務供應商,在五大洲29個國家及地區開設有設計、工程、製造和物流等業務服務。公司擁有大約95000名員工,2003財年的總收入為134億美元。偉創力作為曾經排名世界第一的EMS供應商,能夠為客戶提供端到端的服務,包括創新產品設計、測試方案、製造、IT專業技術以及物流服務。
無可奈何的是,2004年,偉創力終於失去了全球電子產品代工的第一把交椅,富士康坐上了全球代工大王的寶座。
壓倒韓國LG和三星
2005年,富士康業績顯赫,各項排名名壓群芳。
2005年,臺灣各大電子廠商營收陸續公佈後,電子五強排名落定。
鴻海精密初估非合併營收可望以6500億~6600億元新臺幣,穩居第一;廣達則以4032億元居次;華碩初估約在3500億元,緊追其後;仁寶以2209億元排第四;明電則在1500億元左右。而品牌大廠宏,合併營收突破3000億,以3168億元可擠入前四名。
展望2006年度,其中鴻海、廣達進入內定的“天險”數字,法人預估鴻海非合併營收上看9000億元新臺幣,合併營收上看兆元,是第一家突破兆元大關的大廠。廣達則在NB的大增長下,可望突破5500億元大關;華碩挑戰5000億元關卡;仁寶則有機會挑戰3000億元大關;明電在合併西門子之後,合併營收將出現大躍升。
臺灣和韓國同為亞洲四小龍。有一個時期,臺灣超過韓國,但近幾年韓國超過了臺灣。但在企業方面,富士康卻讓臺灣企業界揚眉吐氣。2005年,富士康營收超過了韓國LG和三星。
美國《商業週刊》每年都舉行一次“全球IT百強排名”評選。2003年,富士康排名第八;2004年排名第四;2005年一躍成為“全球IT百強”第二名。
2005年,美國《商業週刊》公佈全球百強IT企業排行,其中由拉丁美洲重量級的電信業者AmericaMovil奪得冠軍,排名第二至第五名的分別為富士康、LG、Google及三星。第六、第七名分別為蘋果和戴爾。數傢俱分量的知名IT業者受到價格競爭壓力及市場需求下滑等因素的影響,2005年均榜上無名,其中包括超微(AMD)、eBay等大企業。
國內企業之首
如果和國內電子資訊企業比較,我們可以更清晰、準確地瞭解富士康的規模。
2004年,富士康的合併營收為5600億元新臺幣,2005年比上年增長63%,即9128億元新臺幣,約合2282億元人民幣,285億美元。
五個成功秘訣(4)
2005年,中國電子資訊百強企業排名,聯想奪得第一名,它在收購IBM後,銷售收入為1082億元人民幣。也就是說,富士康是聯想規模的兩倍多。
深圳華為被公認為最成功的科技企業。華為和富士康都是1988年在深圳設廠的,現在兩家企業比鄰,中間只隔了一條梅觀公路。2005年,華為在中國電子資訊百強企業中排名第五,年銷售收入469億元人民幣。也就是說,富士康的規模接近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