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1/4 頁)
龐嶽嘆了口氣,說:“朱老大人,那些人雖然可惡。可話又說回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地方士紳對我大明官軍的偏見,又豈是三兩日形成的?我們廬州鎮還好一些,有些官軍確實是連流寇都不如,禦敵不足卻害民有餘,害計程車紳百姓幾乎對所有的官軍都不信任了。但這種隔閡也不是短期內能化解得了得,我等還要繼續趕路,像這種事還是暫為忍耐吧。”
不久,劉同樾便回到了城頭,給了龐嶽明確答覆:糧食最多隻有一百五十石,馬料也只有一百石出頭,不過考慮到龐嶽的誠意,價格可以優惠。雖然這些糧草只夠大軍幾天之用,但龐嶽也沒有太過強求,苦笑過後便全部買了下來,花掉了二百多兩銀子。整個過程,涇水縣城的軍民防官軍如同防賊一樣,所有的糧草都用吊籃從城頭墜下,生怕城外的官軍“乘機攻城”。看到這一幕,龐嶽不禁搖了搖頭。南明的國勢至此,也並非毫無理由,一支被自己的人民提防的軍隊,又如何能肩負起抵抗外敵的重任呢?
看見城外的幾千明軍隊形嚴整、有秩序地繞過涇水縣城而去,劉同樾鬆了一口氣,心裡頭也突然產生了一絲感動。他已經記不得有多久沒見過如此通情理的軍隊了,這些年來親眼目睹的一幕幕使他幾乎無法對大明官軍產生信任。然而,今日他卻莫名其妙地對自己的舉動感到了後悔。…;
唉,各位,對不住了。如今正值亂世,我這也是迫不得已。你們…一路保重!劉同樾在城頭髮出了一聲長嘆。
*********
“大人,俺就是不明白!那鳥官不識好歹,你為何還要遷就於他?!依俺看,直接攻進城去,看那鳥官還敢不敢收銀子!還敢不敢說糧草不夠!”已經離開涇水縣城十來裡地了,但石有亮依然瞪大了牛眼,喋喋不休。
“周明…稍安勿躁!”龐嶽耐著性子再一次說出了這幾個字。
“大人,可俺就是想不通…”
“行了!閉嘴!”
“……”
“大人,據斥候回報,前方有幾個當地士紳帶人守在路邊,說是要請我們去他們的莊園歇息。”馬元成來到龐嶽身邊稟告。
嗯?還有這種好事?真是想瞌睡了就有人送枕頭啊!龐嶽看了看已經擦黑的天空,說道:“也好,帶我過去看看吧。”
“遵命,大人!”
“對了,他們可曾通報姓名啊?”龐嶽隨口一問。
“領頭的兩人一個叫周源清,另一個叫…哦,叫尹民興!”
“周源清?尹民興?”龐嶽在腦海中搜尋著這兩個人的資訊,突然靈光一閃,記憶的火花在那一刻被點燃,“尹民興?!居然是他?”
*********
晚上,涇水縣城西的周家莊,火把通明,人聲鼎沸,似乎在宴請貴客。
周家大院正廳中,飛虎營和振威營千總以上的軍官齊聚一堂,桌上各色菜餚讓人目不暇接,幾位當地士紳也在熱情的招呼。而朱大典則主動提出隱藏身份,換上布衣和一幫文案書吏坐到了外屋。
“來,周某敬龐將軍一晚!”莊主周清源豪爽地端起面前的一碗酒,一仰頭,一飲而盡。
“周員外客氣了,龐某回敬!”龐嶽端起面前的酒碗,亦是一飲而盡。
當時聽馬元成說起周清源和尹民興的名字後,龐嶽大感意外,周清源他不怎麼清楚,但尹民興他可是知道的。尹民興,崇禎元年(1528)戊辰進士,先後在寧國縣、涇水縣擔任過知縣,後丁憂歸裡。清軍南下之後,寓居涇水縣尹民興於弘光元年(1645年)七月十六日在該縣組織義軍揭竿而起,失敗之後繼續在周圍府縣堅持抗清鬥爭。隆武帝於福州即位之後,尹民興擔任了隆武朝的監察御史。方才聽尹民興介紹之後,龐嶽才知道,尹民興自從因病辭去弘光朝的職方郎中之後,便流寓到了他曾擔任過知縣的涇水縣,寄居在當地的地主周清源家中。這位周清源是周家莊的莊主,家有良田四千餘畝,另在縣城有店鋪若干,是該縣數一數二的大戶。在尹民興擔任涇水知縣期間,周源清與之結成了莫逆之交,後來見他流寓至此居無定所便邀請他來自己家中居住。
這個周源清也是個豪爽之人,今天他白天與尹民興一同去縣城檢視幾家店鋪的情況,正好遇見龐嶽和王東日的軍隊抵達涇水縣城外的一幕。見龐嶽手握幾千大軍,卻能做到同情達理,不進城、不擾民,周清源和尹民興不由得在心裡對這個年輕的參將大為讚賞。在大軍離開之後,他們二人考慮到天色已晚,這幾千人在外露宿的話多有不便,於是略作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