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4 頁)
東西,別的易謙翔也不認識,還有一些紙符,易謙翔也不認得,只是覺得與那日張成富襲擊他的紙符很像。在第八天早上,易謙翔留下了所有的草藥,離開了方家在十萬大山中的駐地,問清楚出山的方向,離開了。
方家也不是開善堂的,救了易謙翔的命,易謙翔留下一些謝儀也是應該,所以家人們也沒有什麼好奇,也不去管易謙翔這些東西究竟是怎麼來的,全部笑納了。修行界中像方家這類家族也是有不少的,但是大多數都不成氣候,大部分家族其實是與某一個門派有著莫大的關聯的。方家卻是少數能夠自成一派的家族。因為方家也招收外姓弟子,但是奇怪的是,外姓弟子的修為老是強不過方家嫡系,別人只當是方家藏私,但是方家的弟子都知道,方家所有人練習的都是《白鳳秘錄》,外姓弟子與嫡系弟子並沒有半點不同。
其實方家在修行界的口碑還是不錯的,方家大小姐天資卓絕,一十八歲的妙齡就結成金丹,步入真人的行列,同齡人中除了茅山的那個很變態青玉道士,無人能出其右,而且又待人誠懇,能禮賢下士,在修行界中威望頗高。方家二小姐也是天資聰慧,博學廣聞,就是生的調皮了些,也被譽為一代奇才。
也許是方家這兩個姑娘太過逆天了,方家這一代盡然沒有男丁,方家偌大的基業必然會交到兩位小姐的某一位手上,所以不知道有多少青年俠士想著入贅方家呢。可惜方家大小姐雖然與人親善,卻曾經說過,不入地仙,不結道侶,所以所有青年俠士只能望而興嘆了。
易謙翔知道這些並不奇怪,因為他現在就在一個叫方家鎮的地方,這裡據說是離方家修行福地方寸山最近的市鎮,但是方寸山在哪裡,卻是沒有人知道。據說那方寸山就在十萬大山中,當然,據說只是據說而已。這個小鎮處處都有著方家的故事。易謙翔只在這裡休整了一夜,便了解了他以前一無所知的方家。
易謙翔在山中受了一個多月的罪,尤其是後來這幾天,基本上不是在殺人就是在逃命,最後一場重傷險險把小命要了去,現在腰裡還有些土圭忠送的銀錢,易謙翔便在這方家鎮這最大的客棧閒雲居里修養了七日,等到想要結賬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竟然差店家半錢銀子。
那店家倒是也好說話,說是與易謙翔免了。易謙翔卻不願意佔老闆這點便宜,再說,易謙翔想要回到宛丘城也需要盤纏呀,於是易謙翔便向老闆借了塊白布,寫上“鐵嘴神算”四個大字,挑了出去,要賺些盤纏。老闆和他說這法子在方家鎮行不通,他卻是不信,仍然自信滿滿的出去了。
這方家鎮的生意確實不好做,人人看到易謙翔挑著那塊布都掩嘴而笑,就是易謙翔攔住個把有錢人,說上一句神仙話,人家也不買他的賬,只是這般答他:“先生說的這些我已經知曉,鄙人瑣事就不勞先生操心了。先生還是去給別人看去吧。”然後便走了,攔都攔不住。
易謙翔就這麼晃盪了半日,卻是一樁生意也沒做成,眼見已經中午,卻是腹中空空,易謙翔心道:“我的賣相就這般差嗎?連一個人也唬不著。”易謙翔怎麼會混到連自己兜中剩了多少銀錢也不知道呢?說起來要怪他繳獲的張成富的那個百寶囊中的那些書籍。那些書裡最好的是那本《上清正典》,裡邊所記載的道法,乃是易謙翔聞所未聞,見所未見,雖說其中高妙,遠遠比不上戴摩雲的鳥毛,但是勝在系統全面,給易謙翔好好的補了一課。看來這必然是龍虎山的入門典籍了。
等看完了這本書,易謙翔才知道什麼叫做煉體化精,什麼叫煉神還虛,什麼是金丹大道,什麼叫元嬰飛昇。易謙翔也知道了戴摩雲的險惡用心。原來以人生修習妖術,進步雖快,但是後患無窮,假如資質平平的人,可能修行百年才能跨入金丹之道,但是想碎丹成嬰卻是不能,但是換了修習妖術,不出十年就可以結出妖丹,五成以上會修出妖嬰,但是人身妖嬰想要成仙,卻是沒有半點可能。
但是要是同系的妖怪吞噬了人身妖嬰,就能長千年修為,而且不受業力所困,就是吞噬了人身妖丹,也能長百年修為。但是天下妖物大都是自感成靈,莫說教會人來修煉,就是能傳給後輩的也是少之又少,所以這法子雖有記載,但也難於施用,況且自感成靈的妖物也不知道有這種法子。像天山金翅鳥之類的仙獸神禽,規矩極其嚴厲沒有人敢這麼做,戴摩雲若是沒有被逐出天山,他也不敢。
看過了龍虎山的入門典籍《上清正典》易謙翔也對自己的情況也覺得頗為奇怪,自己從沒見過什麼妖丹,怎麼自己就能使用明明有了妖丹才能使用的控風之術呢?
想了許久也不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