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2/4 頁)
后妃、太子、王公才可出入。因此這些可以“走後門”的學士便被稱為“北門學士”。終於有一天出現在殿堂之上,對朝廷的輿論和決策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時,人們才恍然大悟:原來武則天不但要研究歷史,還要改寫歷史;不但要為自己組織一個寫作班子,還要為自己組織一個顧問班子和行政班子。天后娘娘並不是吃飽了飯沒事做。�
有如此之多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輿論上的準備,武則天距離帝位其實已只有一步之遙。�
三 血染的皇冠(1)
儘管有這麼多的準備,武則天要當皇帝,仍並不那麼容易。�
按理說,皇帝駕崩,應由太子繼位。武則天有四個兒子,其中三個當過太子。第一個是李弘。李弘早在顯慶元年(公元656年)正月就被冊封為太子,卻於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四月去世。許多人都說他是被武則天毒死的。可惜死無對證,何況這位太子的身體確實很差,早在他被冊封為太子的那一年,就曾大病一場,以至“御醫無策”。咸亨二年(公元671年)監國時,也因多病而由戴至德等人處理政務。所以我們只好算他是病死。�
第二位太子是李賢。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立,永隆元年(公元680年)廢。他的被廢,也是一個疑案。我們只知道他們母子之間猜忌很重。有人說是因為他組織名儒注《後漢書》,大講后妃外戚干政犯了武則天的忌諱;也有人說李賢根本不是武則天的兒子,而是她姐姐韓國夫人和李治的私生。總之,他被告發謀反,在他的宮殿裡搜出兵卒甲服數百件以為罪證。這位可憐的太子被廢為庶人,嗣聖元年(公元684年)死在巴州。�
以數百件兵卒甲服為謀反的罪證,顯然證據不足。就這麼一丁點兒武器裝備,能謀什麼反?因此這一“確鑿”的證據,就像從王皇后那裡搜出的木頭小人一樣,完全有兩種可能。一種,這些兵器武備確實是李賢私藏的,但目的卻不過是自衛。另一種,就是栽贓了。栽贓也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武則天栽贓,另一種是別的什麼人栽贓,意在挑起他們母子之間的爭鬥,自己好坐收漁利。但如果武則天對她這個兒子並無猜忌,那麼,這個贓就栽不成。而且,即便那些東西真是李賢私藏的,也不會有如此嚴重的後果。事實上,如果不是武則天已有廢掉太子之心,就不會有人出來控告太子,更不會有人去搜查太子的府第。可見,李賢實際上是死於武則天的猜忌。�
說武則天誣陷太子賢,和說她毒殺太子弘一樣,並無任何證據。但武則天猜忌甚至嫉恨她這兩個兒子,則大休上可以肯定。原因是當時君臣朝野都看好這兩位太子。李治曾對侍臣們說:“弘仁孝,賓禮大臣,未嘗有過。”《資治通鑑》也說李弘仁孝有禮,“上甚愛之”而“中外屬心”。這當然不會讓武則天高興。武則天希望的是中外都屬心於她自己,而不是屬心於別的什麼人。所以,李弘突然去世,當時就有人懷疑是武則天下的毒手——“時人以為天后鴆(音震,用毒酒殺人)之也”。�
李弘死後,大家又轉而擁戴李賢。因為這時誰都看出,武則天野心不小,李治則早已大權旁落。而以李治身體之衰弱,性格之懦弱,奪回政權,重振朝綱,幾乎就不可能。因此他們都寄希望於新太子。李賢似乎也不負眾望。他容貌俊秀,舉止端莊,自幼就愛讀書,而且過目不忘。他還主持對《後漢書》作了註釋,水平相當的高,至今仍很權威。這事使他名聲大振。朝野一致認為,李賢將承繼大位,一主唐祚。李治甚至對李世璾說:“此子嚴於律己,不失為成就大業之才。”諸子如果都像李賢一樣,“大唐無虞矣”!�
大唐無虞,則天有忌。已嚐到大權獨攬甜頭的武則天,很不喜歡在她興頭上有人橫插一槓子。正好這時發生了明崇儼被殺一案。明崇儼是一個裝神弄鬼的傢伙,據說會一些巫術,能給人治病。他曾對武則天說,太子賢命相不好,不堪繼統,應另立英王李顯或相王李旦。後來,明崇儼神秘地被人謀殺。辦案人員把李賢的同性戀物件趙道生抓來一問,招供說是李賢買通盜賊所殺。接著便是在李賢的馬房裡搜出了兵器武備。整個案件撲朔迷離無可深究。但可以肯定:或者是武則天一手製造了這一冤案,或者是武則天利用了這一案件,又在其中做了些手腳。反正,她達到了目的。�
看來,李賢的書還是讀少了點。他實在不該在武則天風頭正健時去搶她的戲。他只知道太子可以當皇帝,卻不知道連皇帝也是可以被廢掉的,何況太子?�
三任太子李顯就是在皇帝位子上被廢的。這傢伙是個混蛋加草包。他比他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