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部分(第3/4 頁)
須得國會批准專門資金,但之前正處於戰爭狀態,財政的資金必須用於戰爭。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只能動員民間慈善家對印度進行救助,而且他們也非常努力,如果沒有我們中國民間的救助,印度瘟疫死亡的就不是五千萬,甚至有可能突破一億了。
更何況我們雖然佔領部分印度城市,但印度的地位一直沒有確定,至今印度皇冠還在英國,英國國王仍然是印度皇帝,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如果英國人早一點把印度皇冠送到我們手中承認我們對印度的統治權,那麼我們自然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對印度進行政府級的救援。”張權非常配合楊皇帝的表演。(未完待續……)
第六四四章 光之山
“這樣啊,這個問題倒是的確必須得解決,英國人是怎麼搞的,難道他們就沒看到印度土地上正在發生的慘劇,這簡直太不像話了,必須加以譴責。”楊皇帝義正言辭地說道。
“還有立刻以我的名義照會英國政府,印度人民沒時間等到談判結束,讓他們趕緊把印度皇冠送來,都已經打輸了,還霸著那東西幹什麼!”緊接著他又說道。
“陛下,現在的問題並不僅僅只有英國方面,印度人民似乎更希望獲得du立,他們在之前的反英起義中,已經建立起兩個政權,而且那些地方王公們也正處於割據狀態,這些也是制約我們救援的重要原因。”張權趕緊說道。
“馬神父,有這樣的事情嗎?”楊豐一臉疑惑地問那名神父。
“是的,陛下,目前印度存在有以孟買為首都的印度共和國政府和以達卡為首都的孟加拉共和國政府,另外各邦土王也都完全處於割據狀態,這些政權之間頻繁發生戰鬥,甚至有搶劫殺害中國慈善救援人員的情況。而中國士兵只能控制幾個主要的大城市,對於深處內陸的印度災民無力救援,想要真正解決印度的災難,首先必須解決這些割據勢力,只有陛下戴上印度皇冠,以皇帝身份統治這片土地,取消那些非法的政權,才能夠真正進行大規模救援。”馬神父一臉悲憫地說。
這時候被邀請來看戲的印度社會名流們哪還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尤其是那些印度社會名流們也都不是傻子,他們說白了就是來勸進的,請楊皇帝戴上印度皇冠人家就出手救,還想著搞什麼du立人家就不救,說到底誰也不可能把錢拿給別人花,如果印度不是楊皇帝的領地他有什麼救援的義務?
雖然這時候阿三們真得很想du立,可問題是形勢不由人啊。到現在印度的瘟疫已經死亡超過五千萬了,而且絲毫沒有看到減弱的跡象,雖然歷史上印度的確經常出現這樣那樣的瘟疫,但像這一次如此兇猛卻從沒有過。如果再沒有強有力的外部幫助,恐怕再繼續下去印度人就得都死光了,而且這時候已經不僅僅是霍亂疫情在肆虐,像什麼鼠疫,傷寒之類亂七八糟都開始氾濫。在印度老百姓中間關於印度人罪孽深重所以上天懲罰的說法已經非常流行了,這一點從在印度的中國人極少有人感染就可以證明。
這種情況下還du立個屁,再折騰下去人都沒了。那些社會名流們立刻向楊皇帝表示,印度人民的du立訴求只是針對英國人的殖民統治而言,如果是楊皇帝這樣偉大的君主來擔任印度皇帝,那麼印度人民高興還來不及呢,只要楊皇帝戴上印度皇冠,其他那些什麼亂七八糟的政權統統煙消雲散了,他們要是敢於對抗皇帝陛下,那印度人民是絕對不會答應的。
“這樣我就放心了,我這個人是最講道理的。如果印度人民真得希望du立,那一定要說出來,我是不會勉強你們非接受我的統治的,這樣吧。諸位都是印度人民所尊敬的耆老,就由你們來向印度的各方政治力量進行聯絡。大家聚到一起,就在德里吧,然後我也會派人過去。開個會討論一下,如果都願意接受我這個皇帝,那麼我也就義不容辭了。如果不願意,那就由我做個鑑證,你們討論一下是成立一個國家還是乾脆分開幾個國家,總之我會充分尊重你們的選擇。”楊豐笑眯眯地說道。
當然他是尊重印度人民的選擇了,中國政府不尊重這就沒辦法了,中國政府尊重,中國國會的資本家們不尊重,那也一樣是沒辦法的事情,總之如果印度人民真得信了他的話,接下來就繼續在瘟疫的地獄裡掙扎吧!這一點但凡有點頭腦的明白,楊皇帝和中國政府,國會互相配合扮紅臉白臉也不是一回了。
緊接著在一片輿論的吹捧聲中這些印度名流們被皇帝陛下的專機又送回了中國控制下的加爾各答,然後在軍隊護送下開始前往各地進行聯絡,把各派政治勢力都聚集到德里去開全印度大會,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