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頁)
她,弄得她立即叫喊起來,並且哭了。——“你太唐突了,”綠蒂說。——我呆在一邊,不知所措。——“來,瑪爾莘,”綠蒂一邊說,一邊拉著妹妹的手,領著她走下臺階,“快用乾淨的泉水洗一洗,快,不要緊的。”——我站在那裡,看著小姑娘手裡捧著水一個勁兒地往臉頰上擦,她深信這神奇的泉水可以沖掉一切汙穢,還可免去丟人現眼,長出難看的鬍子來。我聽見綠蒂說:“行了!”可是小姑娘還在使勁地洗,彷彿多洗總比少洗好。——告訴你,威廉,我以往參加洗禮還從未懷著那麼大的虔誠呢;綠蒂上來的時候,我真想拜伏在她面前,就像拜伏在為民族解脫罪愆的先知跟前一樣。
晚上,心裡一高興,便忍不住把白天的事對一個人講了,此人通情達理,我原以為他是很有人性的,但是我卻碰了個釘子!他說,這事綠蒂做得不像話,不該讓小孩子搞這一套;她這麼做會引出各種謬誤和迷信來的,我們應該及早就不讓孩子受到這類不好的影響。——此時我才想起,此公八天前才接受洗禮,因此這事就不與他計較了。不過我心裡始終堅信這個真理:我們對待孩子應像上帝對待我們一樣,上帝給予我們的最大幸福,就是讓我們在愉悅的幻覺中有種飄然欲仙之感。
七月八日
我是個什麼樣的孩子!竟渴望著別人的一瞥!我是個什麼樣的孩子!——我們到瓦爾海姆去了。姑娘們是坐馬車去的,散步時我深信,在綠蒂烏黑的眸子裡……——我是笨伯,原諒我吧!你真該見見她這雙眼睛。——我想寫得簡短些,我困得眼睛都睜不開了。瞧,姑娘們都上車了,但青年W.澤爾施塔特、奧德蘭和我還在馬車旁站著。這時姑娘們都從車門裡伸出頭來,跟小夥子們閒聊。這幫小夥子當然個個都心情愉快,舉止輕浮。——我竭力尋找綠蒂的眼睛;啊,她的眼睛看看這個,又望望那個!看我呀!看我呀!看我呀!此刻我的全部心思都陶醉在她的目光裡,可它卻偏偏不落在我身上!——我心裡向她說了千百次再見!而她卻一眼都不看我!馬車開走了,我眼含淚水。我的目光跟隨著她,看見車門口露出綠蒂的頭飾,她轉過頭來,在張望,啊,是看我嗎?——親愛的!我沒有把握,我的心飄浮不定。也許她是回過頭來看我的!——那是我的慰藉。也許!——晚安!哦,我是個什麼樣的孩子!
七月十日
每當聚會時有人談到她,我表現的那副可笑的滑稽相,你真該見識見識!要是別人問我喜不喜歡她?——喜歡!我真恨死這個詞。一個人如果喜歡綠蒂,但對她又不是付出全部身心,全部感情,那他成了什麼人!喜歡!最近有個人問我,喜不喜歡莪相!(莪相(Ossian),古代愛爾蘭說唱詩人。1762年,蘇格蘭詩人麥克菲森(JamesMacpherson,1736—1796)聲稱“發現”了莪相的詩,他假託從3世紀蓋爾語的原文翻譯了《芬戈爾》和《帖木拉》兩部史詩,並先後出版,於是這些所謂“莪相”的詩篇便傳遍整個歐洲,對早期浪漫主義運動產生重要影響。實際上,這些作品雖有部分是根據蓋爾語民謠寫成的,但大部分是麥克菲森自己的創作。關於“莪相”詩篇真偽問題一直是批評家研究的一個課題,直到19世紀末,研究證明,麥克菲森製作的不規則的蓋爾語原文只不過是他自己英文作品的不規則的蓋爾語的譯作。至此,關於莪相的爭論才得以解決。學術界一致認為,被浪漫化了的史詩《莪相集》並非真正是莪相的作品,而於16世紀前期整理出版的《莪相民謠集》才是真正的愛爾蘭蓋爾語抒情詩和敘事詩。歌德當時讀到的莪相的詩是麥克菲森的創作,不能與真正的莪相詩篇《莪相民謠集》相混淆。)
七月十一日
M夫人病得很重;我分擔著綠蒂的痛苦,為M夫人的生命祈濤。我很難得在一位女友家見到綠蒂,今天她給我講了一件奇怪的事。——M老頭是個嗜錢如命、貪婪透頂的吝嗇鬼,他夫人這一輩子在他的管束之下可說是受盡了折磨,可是她總能想出辦法來對付他。幾天前大夫說她的病治不好了,她就把丈夫叫到跟前(綠蒂正在房裡),對他說了下面這番話:“我得向你坦白一件事,要不然我死後可能會攪和不清,惹出麻煩來的。直至今日,家務一直是我操持的,我盡力做得有條不紊,省吃儉用;不過你要原諒我,三十年來我一直瞞著你。我們新婚之初,你給家裡的伙食及其他開支所規定的錢只有一點點。後來我們家業大了,開銷多了,你卻始終不聽勸說,給我相應增加每星期的費用;簡單地說,你自己也知道,即使家裡開銷最大的時候,你還要求我每星期只能花七個古爾盾。我未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