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怎麼樣,羨慕了吧?
但是有一點,我卻是非常非常羨慕那些給她寫信的讀者的。
因為,我自己從來不敢跟她諮詢任何感情問題。
雖然號稱少女界女魔頭,老給別人指點江山,但感情的事情落在自己身上,情商和智商也立刻變成負數。
如果哪天我落魄到為了個男人,去請教她戰略戰術,想想肯定會被她暗自恥笑情商過於Q,妄自在“巫老師”身邊徘徊那麼些時日沒有長進。
很可能會讓一顆已經被感情折磨到分裂的小心靈徹底粉碎。
再說了,說不定我想秘密約會的男人,就正好她認識(誰叫這個世界那麼小呢)。即使我用“我朋友最近有點小麻煩……”“真的不是我……”這樣的開場白,以我對她的瞭解,如此狡猾又敏感的女人,不猜出個準,也得想辦法從我嘴裡套出個十有###。即使她嘴嚴實,那小秘密放在她哪裡,見面聚會也難免會讓我臉紅。
曾經有一次,只是有一次,我實在是忍不住,小小試驗了一番,想在情感困惑期得到她的幫助,誰知剛傾訴出心情走勢。她就立刻拿出大姐姐一樣溫柔的雙手對我進行撫摸和疼愛。
完全沒有了平日裡的尖酸刻薄。我忍不住小聲問她:“誒,你怎麼不罵我呀?”
“靠,你還真賤呢。”
哈哈!她一罵完這句,我的心情就好了一半,整個人徹底舒暢了。雖然情感困惑沒有得到解決,但是想想看,被抽一下果然有用。
因為,人嘛,在面對感情的時候,如果遇到解也解不開的問題,大部分都是犯賤,自己跟自己過不去。
現在我捧著這本書,已經笑得快抽筋過去。
我們總能從那些活色生香的感情經歷裡,不小心找到一些自己的影子。過於的迷茫,或者現在的走不出去。
書名叫《愛情備胎》,我個人是不太喜歡的,我當初給她建議的《巫而不毒》《蠱而不惑》等玄乎的書名被她一一白眼對待。
在她看來愛情這件事,確實也沒什麼道理,感覺舒服,然後能過到一起就行。當然最好是強烈得想在一起。這個世界上嘛,最不缺的就是人了。
可是沒辦法,我們大多數人在愛情裡都還是青春期狀態,享受著玄乎的感覺,時刻準備著犯賤,期待被人抽醒。
巫老師最近很忙,所以她貢獻出了這本抽人百科全書,她想必早就預見到,眾生包括她的各閨密兒們,她都不一定隨時有空抽抽。讓大家偶爾自抽一下也是蠻爽的事情。
懷才不遇跟懷愛不遇的人,想必都有弱智的一面。
所以,咱們還是都搞一個《愛情備胎》,一起追求兩性關係的進步吧。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陳豔濤:知心姐姐變遷史
…2006年05月10日13:12 新週刊
20多年過去,親切隨和的知心姐姐在幾代人青春期,扮演了公眾德育導師的角色。而今天,新版知心姐姐們提供了一種互動方式,將日常生活中的堅硬核心暴露出來。
“我——就是知心大姐”
這是1990年代初電視劇《編輯部的故事》中,葛優飾演的李東寶的臺詞。在《人間指南》編輯部,李東寶通常是先嚴肅宣告自己雖然是男的,但就是知心大姐。然後用眼神示意戈玲把他的小筆記本拿來,翻到某一頁,他開始有板有眼地給電話那頭求助的人念格言。那些格言都是鼓舞人心而又熟悉到起膩的,比如“機會,只給有準備的人”;比如“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除了念格言,他還有很多春風化雨、溫暖人心的話語和行動,有時不惜犧牲自己的業餘時間,甚至惹來不少生活中的麻煩。
親切隨和、溫馨可人的知心姐姐在幾代人青春期,扮演了公眾德育導師的角色。而今天,“知心姐姐”已變成世故、睿智和銳利的麻辣心理醫生。
老版知心姐姐: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不得不承認,《編輯部的故事》的編劇王朔很會抓貼近現實生活的細節。上世紀###十年代,幾乎各個媒體都有知心姐姐信箱,舉國人民都有向知心姐姐傾訴的願望。
那時的知心姐姐,幾乎是社會德育體系當中的一員猛將。在1970年代出生的專欄作家巫昂眼中,她們“跟居委會大媽差不多,表面上,她們是青少年的朋友,其實,是為家長們和教育體制服務的,為了更好地控制年輕人的種種壞思想,所以,她們一定是譴責與主流價值觀相違背的那些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