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那時漢朝(壹) > 第10部分

第10部分(第2/4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盜筆:被張麒麟暗戀?我是男的!殘夢遺傷伊萊克斯亡靈法神不準叫我氣球姐!【王俊凱】與你相遇真好大玩家:第一紀元網遊:開局SSS天賦,吞噬召喚博德之門3:從螺殼艦開始新生我在全息武俠遊戲裡成了邪神魔法辭條網遊:我的攻擊刀刀斬血百分之十遊戲吐槽江湖夜雨十年燈之劍膽琴心四合院何雨柱之偷天換日霍格沃茨的命運巫師兒童故事三百篇四合院:重生傻柱,我有無敵空間NBA:浪子老闆,打造紫金十冠網遊:垃圾天賦超神技從火影開始旅行

章邯一聽就笑了,兄弟你別擔心,功勞註定是屬於你的,你就放開地打吧,我給你輸糧!

於是,章邯從黃河渡口修了一條甬道直抵鉅鹿城,源源不斷地王離送糧。所謂甬道就是露天地道,這種建築的特徵是兩旁修築高牆,好處是既可防敵突襲,又可不受交叉路口乾擾。

張耳從城上望下來,看到章邯修成的甬道,他絕望的心都要滴出血了。甬道是火道,鉅鹿城是鐵鍋,城裡的人是生牛肉,王離是炊夫,章邯是搬柴工,秦軍如此煎熬鉅鹿,不要說生牛肉,就是豬骨頭也要被熬爛。

絕望不已的張耳,只好向天下諸侯發出了江湖求救號。同時,張耳選派兩員干將悄悄地溜出城外見陳餘,叮囑他們不管使什麼手段,一定要逼迫陳將軍出兵!

張耳派出的這兩員干將,一個叫張黶、一個叫陳澤。張耳之所以不派使者,而改派他們出城,那是有一定意圖的,他的意圖就是,如果陳餘怕死不肯出兵,那麼就跟陳餘徹底翻臉逼他借兵,讓他們率兵支援鉅鹿。

這不是辦法的辦法了,為了逼迫陳餘,張耳已經想好了一大堆狠話,以下是他的兩員大將替他向陳餘傳達的話:

陳餘,我和你是多年的生死之交,眼看我和趙王被王離當骨頭燙熬,你擁兵數萬卻不肯前往救助,你眼裡到底還有沒有我這個大哥?如果你是個信守承諾的人,為什麼不敢跟秦軍決一死戰,況且出戰未必就能失敗,只要咱們裡應外合,求生機會絕對不少於兩成。

張耳這翻話,可謂字字如刀,刀刀穿心腸,陳餘連忙對張黶、陳澤解釋道:“我沒有去救張大哥和趙王,不是因為我怕死。我之所以遲遲不出兵,就是等待機會為他們報仇。如果你們非逼得我出兵不可,我這幾萬人打上去,肯定就像拿牛肉喂餓虎,這樣雙雙滅亡有什麼好處?”

虧陳餘會還能說出如此推脫之辭,地球人都知道,所謂刎頸之交就是,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時死。說什麼等待機會為大哥報仇,戰爭的機會難道僅僅是靠等待出來的嗎?再說了,王離攻勢迅猛,如果一味等待下去,鉅鹿城不就成了死城了嗎?

不,堅決不能就此放過陳餘。於是,張黶、陳澤繼續揪著刎頸之交四個字不放,態度堅定地對陳餘說道:“將軍不要多說了,如果你是講究信用的人,請與我們大哥同歸於盡!”

陳餘這下真是無話可說了,估計世界上再也找不出如此狠毒之話,兄弟相扶相幫從來都是兩廂情願之事,哪有這樣的大哥,落難了還要拖兄弟一起下水,還美名美名其曰以死證義。

得了吧,張耳,你不就眼紅我手裡這幾萬兵嗎,既然是咱們一起喝過雞血,訂過盟約,那就派幾千人給你做個人情吧,不然天下人還以為我陳餘真是一個忘恩負義之徒呢。

陳餘只好很無奈地對張黶、陳澤說道:“這樣吧,我給你們五千兵先衝上去探探路,後頭我再去接應你們。”

什麼探路和接應,完全是胡扯。明眼人一看,這路根本就不用探,王離這二十幾萬人要列隊,足夠可以圍成一個大沼澤,五千人往沼澤裡探路,這不是找死嗎?更要讓人注意的還有,王離的軍隊全是正規軍,他們可是長年在大西北擊匈奴,修長城,吹著凜冽的大風長成過來的。而陳餘這幾萬人,不過是臨時湊起來的雜軍,他們沒有太多的騎兵,更沒有豐富的作戰經驗,所以陳餘送給張黶這五千兵,說白了不過是五千只羊罷了。以五千只羊去試幾十萬只狼,這不是痴人說夢嗎?

但是,救人心急的張黶和陳澤,哪有空去管那麼多,他們就像多年不摸兵的心癢之人,一領到兵就立即拉到戰場衝刺。果然不出所料,他們帶走陳餘這五千兵,就像帶著五千個肉饅頭去打狼,結果路沒探到,這兩人也通通成了肉饅頭被王離大軍吃掉了。

這下輪到陳餘叫麻煩了。這就好像說,張耳罵陳餘是土財主不肯借錢,現在好不容易借了五千大洋讓張黶、陳澤帶回去,可錢還沒到張耳手裡,就被秦軍搶了去當喝酒錢。到時如果張耳說我不借錢給他,反而把他的人殺掉了,那縱有一千張嘴也說不清了?

怕說不清,那就慢慢說吧。

此時,諸侯們收到張耳的江湖呼救後,紛紛發兵救趙。燕齊兩軍,包括張耳的兒子張敖也帶一萬軍隊趕往鉅鹿。但是,當諸侯們到達鉅鹿城外時,全都作壁上觀,沒有一個敢出手。諸侯們共同的看法是,面對章邯和王離互相倚重的強大秦軍,誰先動手誰先死,唯一的辦法就是像陳餘所說的,等待機會。

城外的人等待,城內的人也在等待。張耳跑上城上去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快打錢,不然封號!穿越現代:和公主一起住進校花家星際最強音 作者:念小睿和Omega交換身體後我真沒想在戀綜當萬人迷大清遺夢終結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