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2/4 頁)
國。我封你為漢王,就是想讓你治理一下那裡的環境,你也就順便在那裡安度晚年吧。
美麗的語言永遠藏不住毒蠍之心,只要有點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當時巴蜀是天下最爛的一塊地,其惡劣之度,遠勝流放義帝的江南郴州,時稱人間地獄中的地獄。
有句諺語可以加強我們對蜀地的印象: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治蜀未治。唐代大詩人李白曾寫過一篇著名的《蜀道難》,他在詩中發出這樣的哀嘆: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在那樣一塊地方,高山阻絕,飛鳥難越,人只要進去了不亞於肉打狗,別想活著回到中原了。
但是,此事遠未了結,更絕的還在後頭。
范增發揚一向一不做二不休,做事做絕的優秀作風,幫助項羽把關中切成三塊,分別賜給三個秦朝降將,章邯得一塊,封雍王;司馬欣得一塊,封塞王;董翳得一塊,封翟王。秦地三分,從此,關中又稱三秦之地。從地圖上看,劉邦的漢中之地,無情地被章邯等三人封地圍堵,成不能東出之勢。乍一看上去,漢中就是天牢,劉邦就是落水狗,三秦就像三面結實的圍籬。退一萬步地想,如果劉邦像條瘋狗要奪門而出,估計劉邦還沒衝到第三個關卡,項羽早早聞聲趕來,殲擊漢軍。
從純軍事的角度來看,這樣的安置簡直完美無暇無懈可擊,如果不讚范增一個良心都過不去了。我不打你,也不罵你,就讓老天爺活活地折磨你。劉三你就認命吧,誰叫你早不知晚不生,偏偏趕上末班車,遇上了整蠱大師範增先生。
更絕的還有,項羽仿照關中割肉法,把齊國故地割成三塊,繼三秦之後,又有了一個三齊。原來的齊王,即田瞻的兒子田福,只得到最差的一塊,改封為膠東王;齊國原來的最肥地封給了另外一個人,即背叛田榮投奔項羽的齊國大將田都,另外還有一個是濟北王田安。
十八塊大肉,十八個王,撿到肥的笑了,那些撿到瘦的以及見者沒份的,他們不是忍聲吞氣,就是蒼涼上路。但是,有三個人馬上對項羽這份封王單表示強烈不滿,他們是,漢王劉邦,下崗人士陳餘,齊國大佬田榮!
一場新的諸侯混亂,即將拉開戰幕!
一、委曲求全
實話說,照項羽這份封王清單,劉邦不發飆,哪能吞不下這口惡氣。是可忍,孰不可忍,既然都欺負到頭上來了,不打都不行了。於是,極度憤怒的劉邦命令諸將做好應戰準備,老虎不發威,他還以為是病貓,同志們聽好了,我們要主動出擊!
一說要幹仗,劉邦手下那幫武將兄弟們都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周勃,灌嬰及樊噲等三人,他們都異口同聲地說道,打吧打吧,我們早就受夠了。
我們先看來一份簡介,就知道劉邦這幫兄弟為什麼愛幹架了。我們已經在鴻門宴上見識過樊噲同志的勇武,這裡就只介紹另外兩個人。
周勃,出生年月不詳,祖籍卷縣(今河南原陽西南),後移居沛縣。職業出身,曾經編織蠶箔為生,業餘時間替別人家死人吹簫,以此賺得一點外塊謀生。特長,能拉強弓,能打硬仗。
灌嬰,亦是出生年月不詳。籍貫,瞧陽(今河南省睢陽縣)人。職業出身,做過商人,以販賣絲涓為主。特長,勇武善騎。
以上這三個人,當初都是以侍從官(中涓)身份跟隨劉邦造反的。所謂中涓,就是經常喝酒鬧事,拍著肩膀稱兄道弟的鐵哥們。這種人,用一句話來概括他們的個性,那就是,好鬥的公雞。
在他們這些好鬥公雞看來,好鬥是光榮的,怕死是不入流的,作戰是偉大的,進攻那更是沒得說的。周勃等人這種好戰如命的特點,就像動物本能,天生有之。你讓一匹馬放棄奔跑,那它還是馬嗎?你讓一隻老虎放棄撲羊,那它還是老虎嗎?你讓這三個人臨陣卻戰,那他們還是武將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那結果只能是,他們寧願戰死,也不讓項羽爬到他們頭上拉屎。
然而,就在這時軍中普遍響起一片叫打聲之時,文官蕭何站出來說話了,他力排眾議地勸誡劉邦,沛公息怒,這仗不能打,一打大家肯定都要完蛋。
周勃等人一聽就怒了,你蕭何這是什麼話,還沒開打就放言悲觀,你是不是怕死呀?怕死你還參加個屁革命呀!
沒錯,怕死就不要參加革命,但革命不是要拿命到處撒野賭氣。戰爭是技術,更是藝術,只顧逞匹夫之勇,只會加快毀滅速度。特別是在戰場上,冷靜不代表軟弱,暴怒不代表強大。正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最好的戰術是儲存實力,畜機待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