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3/4 頁)
了血肉,不再是個骨架和幽影,具有了生命力,它活了,掌握的自己,能夠生存和持續地發展了。
我沒有單純去肯定上面的文字,而是從文字產生自己思想,肯定它,令其發展使之符合真實,最後我形成的思想可能與之前的思想不一樣了,但是這是透過肯定和尋求而獲得的,沒有字面意義上的“懷疑”。
假如你要否定的思想得到了發展,那麼它還是你要否定的思想嗎?
你要否定的必須在你頭腦中,否定自己不瞭解的東西不符合自己的邏輯。
在你頭腦中的思想是你建立和發展起來的,否定它們就等於否定自己的思維和探索過程。
你否定的不是書本上的,不是別人說的,而恰恰是自己的思想。
只有瞭解才能作出真正的否定。
而瞭解是有過程的,不會瞬間達到。瞭解是由程度的,它是不斷發展的,可以被自己理解為量變和質變,在發展中也發展了自己。
瞭解不是固定的,你能否定的僅僅是被自己固定在自己心中的那個思想。
假如你要否定的思想得到了發展,那麼它還是你要否定的思想嗎?
如果它是被你所建立和發展起來的呢?
那個被自己建立而又被自己所否定的思想你會如何對待呢?
它具有持續發展的可能性嗎?
(這個懷疑等也可以做到,關鍵不在“肯定”、“懷疑”等的本身,而在於你,在於你是否真正瞭解它們……)
在肯定後,仍然會遇到問題,產生衝突,仍然肯定,並在中立中尋求,再次被肯定下來,不斷提升,就可能具有可持續的發展的基礎。
我沒有否定“懷疑”的價值,而是試圖瞭解“懷疑”的價值,如果不瞭解而使用它,就如同找一把手術刀,給自己作外科手術,今天割一點,明天割一點,最後可能割到直到自己再也生不出可以被自己割的了。當然這個被割的不是肉體,手術刀也不是現實意義上的,你不必要真的去買把真的手術刀來割。
笛卡爾,從“懷疑”瞭解真實。我從“肯定”來了解真實。不知道讀者有沒有自己瞭解真實的方法?真正瞭解自己的方法嗎?
這裡不寫明我發現、建立和發展的在我頭腦中關於笛卡爾的思想,而將我是如何不斷髮現的寫下來,希望讀者也能發現。
中文:我思故我在。
法文:je pense; donc je suis。
拉丁文:cogito ergo sum。
英文:I think ;therefore I am。
從這些語言的變幻中我們可以看到些什麼?
我思,我在,什麼在?這兩個“我”等價嗎?肉體?精神?部分?整體?哪部分?那些部分?
我知道我在思想,所以認為我是存在的。我知道我如何思考嗎?
如果“知道如何思考”和“知道在思考”的兩個“在”有什麼區別嗎?
我思故我在,是“思”,為什麼不用“呼吸”?如果用“我呼吸故我在”的“我”和“在”與“我思故我在”中的“我”和“在”相比有什麼區別?
我無知,我愚蠢,但是如果我知道,我就不會去妄圖批判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我會形成我的“我”“思”故“我”“在”的思想來,最後可能補充了原思想,促使其得到了發展。而不是否定“錯誤(注:自己形成的)”,阻礙發展(注:自己的思想)。 。 想看書來
關於我
關於我
自我評價
我很愚蠢,我智力很低,我很衝動,所以我更需要了解我的衝動,瞭解我的感覺,瞭解我的處理邏輯,瞭解自體,瞭解環境,瞭解真實,使我的意志自由一些,儘量不為各種感覺和執念所惑,想我所想,行我所行,使我接近,但不敢說最後能夠成為真正的自己。但我相信只要有體悟之心,唯心識照,總有接近的可能性。
我過去如此,現在也如此。我很執著,為了瞭解真實,我作了很多愚蠢的事,之後也可能作,也必然作。即便是智者,也無法作此肯定。我並不為此後悔和懊惱,無過去之我,也無現在的我,我現在仍然很愚蠢,智力也不會提高了多少,雖然的智慧有一點點增長,但它仍然不能彌補我愚蠢的程度,我仍在努力,我也不羨慕那些高天資的寵兒,現實存在是無法修改的。作為人類,便以人類的道行之,處於某種環境,便於某種環境的道行之。我泰然行之,無極化境,願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