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部分(第3/4 頁)
大的給趙譽面子?宋慈狐疑地直視向宋寧宗,大驚——他居然認識他耶!這……這人不是有時他去城西海棠令時,還圍觀過他博弈的人嗎?!
宋寧宗名叫趙擴,歷史上雖然遠遠比不上宋世祖趙匡義,也比不上包青天時期的宋仁宗趙禎,而且說句實話,趙擴當年被擁上帝位還屬趕鴨子上架。那時正是太皇宋光宗執政的最後時期也是社會最為動亂的時期。史料記載,宋光宗後生突然精神失常,由一個瘋子治理國家引得朝野動盪,群臣義憤,但這是平民百姓所不知道的宮闈秘事,於是當時還未死的太皇太上皇宋孝宗急忙把儲君之位交給孫子趙擴,那時宋孝宗也是乘著趙譽還忙著在邊疆抵抗金軍,若是趙譽也在朝,怕難免引起一場皇位糾紛,反正皇家的事情就是蠻複雜的……
宋慈雖然知道趙擴天資有限難為英主,但也不得不承認趙擴比起他的瘋子老爹要好很多了,至少仁政愛民這一點讓宋慈欣慰,所以他想,趙擴既然能憐憫百姓,那麼站在百姓一邊,他固然會給宋慈很大幫助,宋慈暗呼天助他也!
趙擴道:“朕聽聞一個平民百姓居然敢請命翻刑部既定的命案,覺得很是稀奇,所以今日特的來此一看究竟。眾位愛卿也都歸位,朕就是旁聽而已。”
眾位高官 聽從寧宗之命紛紛回位,繼續審案,只有趙譽遲遲不肯離開,與趙擴沉默的並肩站了一會兒。宋慈這才發現,明黃龍袍的趙擴與銀白袞冕的趙譽站在一起,甚是相像,只是趙擴似乎面容如他的性情一般溫和很多,不似趙譽渾身散發著一股傲慢睥睨的霸氣,這樣的倆叔侄一眼就能看出誰更有王者之象。但像王者的人不一定就是皇帝,宋慈隱隱感覺到,趙擴溫和的面容之後並不簡單,沒有兩刷子怎麼能在皇宮中生存呢。趙譽走回高位,趙擴則坐在宮人抬上的龍椅上。
這時季雯然步出道:“皇上剛剛說錯話了。”
“哦,真說錯什麼了?”
“皇上說宋慈只是一介平民百姓,其實不然,皇上命下官查辦今科舉舞弊一事,下官已經調查清楚了,剔除舞弊之人,嘉州士子宋慈剛好在一百五十個進士之內,第一百五十名,雖是進士的最後一名,但也是朝廷理應任命的才人。”
宋慈愣在原地,如被雷劈——什麼?!他那麼不想考取功名,居然最後老天跟他開了一個天大玩笑,他居然成了進士,好死不死最後一名……一朝跨入朝堂,他就永世不能脫身!今日託季雯然的貴口,宋慈和官場結下了“不了之緣”,所以說季雯然才是宋慈仕途上的引路人,不是他,宋慈還當不了以後的提刑官呢。
趙擴摸摸下巴,玩味道:“竟有這種巧合……那好,那今日朕就先親點宋慈一個皇命欽差,讓他能名正言順的辦理此案,若是他能完美的了結這樁案子,那朕重重有賞!”
皇命欽差……宋慈想吐血。堂上眾位高官臉色都不大好,一直以來,有何人能受皇上如此厚愛,只是進士最後一名,擦邊球,竟委以重任,宋寧宗對宋慈的特殊偏袒實在太明顯了……白敬宣心裡七彎八拐,敏銳地意識到一個問題——他這個侄兒天生異才,若是被委以重任,加以雕琢,會成為他兒白起將來最大的競爭對手,這個預兆可不好!
皇命欽差就皇命欽差吧,宋慈暗歎,天命呀天命,他註定要成為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宋提刑官,今日他走出的一小步,將會成為歷史上的一大步!
宋慈掀袍走到趙擴面前,寵辱不驚,一臉肅穆,請問道:“皇上,下官斗膽請命。”既然宋慈是皇命欽差理當自稱“下官”。“在浩浩天顏泱泱黎民之前請出由我大宋太祖皇帝定製的三十卷大宋刑統原本於公堂上,以示公正,以示天威!”
《宋刑統》原有是三十卷,十二篇,五百零二條,其中又分為二百一十三門,將性質相同或相近的律條及有關的敕、令、格、式、起請等條文分作為一門,《宋刑統》收錄了五代,李唐,北宋時通行的部分敕、令 、格、式,形成一種較為完善的律令合編的法典,是當時至高無上的法律專著。
宋慈知道,華亭一案,成,則一鳴驚人,敗……不僅僅會前功盡棄,還會賠上他和梅曉辰的性命,今日公堂之戰他絕不能輸!但單單憑他一介白衣要想對抗軒王,大理寺,臨安府,刑部的權威又是絕對不可能的。白敬宣之前警告過他——這叫做螳臂當車,以卵擊石,宋慈這種行為不僅會害了他自己,還會牽連他這舅父,大理寺正卿,白敬宣說:”慈兒,你若再不收手就休怪舅父不顧血緣之情,任你自生自滅再不管你啦!”宋慈當時的回答是:“慈兒已經到了今日這地步,怎麼可以半途而廢,舅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