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第3/4 頁)
腦袋都不夠抵。。。。。。
白起一上賊船就下不來了,他真想哭呀,“惠父,你這個瘋子,你活的不耐煩了吧。。。。。。”
於是,下午,白起抱著“必死”之心,帶著宋慈到守衛森嚴的大理寺,他們不知道,今日有兩位故人也在大理寺內辦案,一場兵戈終是難免。
藝高人膽大的宋慈,同時也是倒黴到家的宋慈,被痛扁是在所難免了。。。。。。趙譽呀趙譽,你在哪裡呀。。。。。。。
54、第五十二章 。。。
大雨一直下,毫無停歇的跡象。
這天上午拜訪了梅府,下午,宋慈在白起的帶領下來到大理寺。
宋慈仰望著大理寺高門嚴楣,駐守森嚴,只感覺一陣陣冰冷簌簌自心中泛起,冷冰冰的大理寺,一如大理寺的行事風格——只論人事,不論人情,恪守如一,美其名卻道是“大公無私”。
大宋三個刑獄機構:刑部,大理寺,郡縣地州的各級府衙。它們各自司職不同,卻相輔相成,構成一張番理審判刑獄犯罪的網。
大理寺主管判決訴訟案件,斷刑,番訊,彈劾百官亦已包括皇族。如此大理寺可謂權大勢大,權職凌駕於衙門官府之上,正因如此,許多人都想方設法進入大理寺謀得一官半職,像白起一樣胸懷遠大抱負的青年更希望能在大理寺中拼搏出天地。大理寺辦的案子和衙門官府辦的案子相比簡直是一個西瓜一個芝麻,一個辦得是官一個辦得是民,民事訴訟與彈劾官員司權大小不可比,但在宋慈認為,辦官的案子私下總是比辦民的案子撈的“油水”更多。
宋慈的心事越來越繁重——今日他妄自深入大理寺這龍潭虎穴以求能獲得一絲華庭血案的線索,無疑是在拿著身家性命冒險,若一經發現,按大宋律法,不是死罪,也是囚禁終生的重罪!
進入大理寺開始行動前,白起對宋慈慎重道:“你可想好了?想好該如何做,想好事若不成後果會如何?。。。。。。你就這麼確定大理寺中可以找到你想要的線索?”
宋慈垂頭遲疑一會兒,抬頭問白起:“你覺得大理寺辦案可能誤斷嗎?”
白起一口道:“絕無可能!大理寺查案斷獄極其縝密嚴謹,司職分得也很明細,番訊,斷刑,宗案再移交臨安府定罪,最後臨安府將宗案交由刑部稽核,刑部稽核完畢後才下處決書的。梅曉辰案子的程式也是如此。”
“你說得很不錯,不愧是大理寺正卿之子,對刑獄瞭解甚深呀!”
宋慈讚賞白起的同時也必須指出他思考的欠缺,“大理寺辦案的程式固然不錯,但是梅曉辰一案從表面看有一個不易讓人注意但匪夷所思的現象。”
“什麼現象?”
“時間!梅曉辰犯案僅三日,大理寺查案,臨安府判案,刑部定案,一系列的複雜程式僅用了三天就完成了,你不覺得奇怪嗎?”
白起剛想說大理寺辦案向來很有效率,宋慈就知道他想說什麼,打斷他道:“你別說大理寺做事有效率。我跟我父親審案斷獄多年,在嘉州,一個人命案子呈報到京城刑部也要大半年才能下書定案。就算大理寺辦事有效率,那臨安府呢?刑部呢?”
宋慈之意便是詭異三大刑獄機構居然不約而同的以驚人之速處決一案,這本身就很不尋常,白起一經宋慈提醒也有些了悟。
白起忽而想起一事,急忙對宋慈道:“我想起來了!”
“想起什麼?”
“幾日前,軒王爺來我家找我父親,當然為了梅曉辰殺了他的心腹愛將的事,我父親開始還推拒軒王,惠父你不知道,我父親開始是不願意大理寺接領華庭血案的,大理寺一向辦的是官案,我父親對軒王說什麼梅曉辰一不是皇親國戚,二不是朝廷命官,這案子不適合大理寺查辦,但那夜軒王大怒,父親不得已才接下案子。難不成。。。。。。”
宋慈聽出些名堂,摸著下巴道:“全是趙譽給大理寺施加壓力。”
“你怎麼能直接叫軒王名諱呢?!”白起暗叫宋慈大膽,居然敢對親王直呼名姓!
“叫趙譽怎麼了?!你不知道那傢伙有多下流無恥!”
宋慈提起趙譽就恨得牙癢癢,以前是,現在更是——宋慈現在算是想清楚了,為何大理寺,臨安府,刑部,會如此之快的查辦華庭血案,敢情都是趙譽拿著親王的權威壓迫各個刑獄機構的結果!
上次宋慈被鄒遊和皇甫俊一誤抓進大理寺,遇到也因涉及趙譽被刺的案子被抓的海棠令一眾百姓,宋慈知道:“軒王”一名可以隨意決定無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