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2/4 頁)
年間,岳飛建議趙構立儲,可趙構上哪立儲去?
無奈下他從太祖後裔中選了二子入養後宮,但都沒有皇子的名分,他倆後來分別被趙構賜名為趙瑗與趙璩。
秦檜專權的黑暗時代剛過,趙構在一番試探後,終於選擇立趙瑗為皇子,更名趙瑋,進封建王,他就是後來的宋孝宗。
孝宗趙瑋原本只有三個兒子,長子趙愭,次子趙愷,三子趙惇,他即位後也同趙構一樣久久未立太子,原因複雜,一是忙於隆興北伐一雪靖康之恥,二是免得引起太上皇趙構難以言說的不快,三是對三子都頗有屬望卻不便操作……哪四子趙譽往哪來呢?而且老三趙惇生兒子的時侯,趙譽還在吃奶呢?
其實趙譽的生父並非孝宗,而是當年於之同生同長的趙璩,趙璩在趙瑗封為太子時就被送出皇宮遠到川蜀,明說是封為崇國公駐守邊塞,實是將他驅逐出權力中心,邊塞數十年,趙璩一直忙於戰事,中年才得一子,可還來不及看上一眼就戰死沙場。畢竟是一起長大的,孝宗感到有些愧疚,這才追封趙璩為信王,把趙璩之子接回宮中作繼子,賜名趙譽。
趙譽的生母死於難產,孝宗把他託付給皇后郭氏撫養,畢竟不是親生兒子,郭皇后難免心有芥蒂。高宗去世後,太后吳氏卻一直與孝宗同住,吳太后是個精明又仁慈的女人,她那時也只有三十多歲,不算很老,當發覺郭皇后對趙譽撫養不善時,她便當著孝宗的面大罵“皇后惡毒,國母無良”,並把襁褓中的趙譽接到自己的重華宮撫養長大,所以,趙譽從小深受吳太后處變不驚雷厲風行的性情薰染,那年代後宮的女人總比男人要敢作敢為。
也是在高宗去世後,孝宗終於安下心來考慮立太子,三個兒子都是皇后所生,可惜老大老二命短,年紀輕輕就病死了,孝宗只有立三子趙惇為皇太子,趙惇就是之後的宋光宗,而趙惇之子趙擴也被立為皇長孫,趙擴也就是當今聖上宋寧宗。
當然之間也經歷了不少政變和宮變,岳飛之死,隆興議和,兩朝的內禪,慶元的黨禁,趙譽在臨安皇宮短短的八年童年時光就從沒太平過,平民不知天顏,總覺得皇宮最好,可趙譽卻唯恐逃離不及。
趙譽小時候和太子趙惇玩得很好,而趙惇面對這個比自己小了將近二十歲的弟弟,更像是把他當成半個兒子一樣,趙擴面對這個只比自己大兩歲的叔叔,更像是把他當半個哥哥一樣。趙譽小時候特皮,在於太子玩遊戲時不慎傷了太子,那件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事件卻幾乎要了趙譽的命……當然那次宮變還是等趙譽自己來講述的好。
那件事後,孝宗猜忌趙譽,可吳太后求情說一個八歲的孩子怎麼可能會謀害太子,篡奪立儲呢?太子也在一邊為趙譽求情,最後為了防止孝宗趕盡殺絕,太子和太后連夜送趙譽出宮,送去哪?送去遙遠的邊塞,當年送走趙譽生父趙璩之地,川蜀……原來命運會是這樣不謀而合。
年幼的趙譽遠離權力的中心,卻有了更多的機會去經歷那些深宮中皇族不可經歷的事情,川蜀之地駐守的趙家軍多是當年趙譽之父的屬下,而且很多還是更早些年的岳飛岳家軍的後代,他們都很照顧趙譽,趙譽的師父就有好多個,其中一位就是當年岳飛手下名將楊再興之後,趙譽一隻紅纓槍法頗得楊家槍的真傳,更別說兵法之類的了。
趙譽那時無權無勢,一身軍功全是跟著前輩們拼出來的,直到等孝宗禪位,成為光宗的趙惇才封趙譽為軒王。可是趙譽在邊塞呆慣了,不願再回臨安,光宗無奈,任趙譽而去……直到如今,趙譽才再次踏上故土。
趙譽頗是感慨,對沈傲君道:“還記得臨走時辛叔贈我的那首詞嗎?”
沈傲君道:“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趙譽回首,笑道:“好詞!”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沈傲君也想表示一下時,趙譽突然道:“可惜我聽不懂。”
……沈傲君無話可說,王爺那動盪的童年,讓他沒有接受好啟蒙教育。
趙譽一臉鬱悶道:“你說那個姓辛的叔叔,怎麼能做到一手執刀殺敵,一手提筆寫詩呢?”
沈傲君無力地道:“這個問題您可以等辛參軍回來後自己問他,作為忠誠下屬的他絕對會給您一個滿意的答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