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會師關羽,叔侄重逢(第2/3 頁)
諸葛瑾趕到時,醫工已經把傷口重新用煮過放涼的草藥水徹底清洗、上藥包紮,並無大礙了。
諸葛瑾連忙慰問了傷情,陳到只說無礙,還眼巴巴地等著諸葛瑾問他戰果。
但諸葛瑾哪裡又能理解陳到的關切?
他反而覺得對方都受傷了,這時候要是還先問戰果,豈不是顯得自己很血汗資本家?
哪有員工工傷的時候,你問他kpi完成得怎麼樣的?
倆人就這麼不得要領地拉扯客套了許久,最後還是門口又傳來動靜。
原來是諸葛亮也被人通知吵醒了,忙忙披衣前來慰問,就看到大哥和陳到的尬聊之狀。
還是諸葛亮旁觀者清,連忙問道:“叔至這等勇將,尚且浴血負傷,敵軍必然極為眾多,此戰戰果不小吧?不知斬獲、俘虜各有多少?”
諸葛瑾臉色一變:“阿亮!先讓叔至養傷才是,這些小事,何必現在問!”
沒想到,陳到臉上的萎靡之色,卻隨著諸葛亮這句提問,頓時就掃去了數分。
甚至不顧左臂被劃了一道刀口,依然用力一拱手,精神抖擻回答:“我軍射殺了敵軍主將,好像又是笮融的一個兄弟!斬獲……”
然後又吧啦吧啦補充了一堆數字。
諸葛瑾驚疑地看著陳到,許久才反應過來,自己21世紀養成的人文關懷,在這個時代根本就不適用。
人家根本不在乎你壓榨他,人家在乎的是你賞罰分明。
諸葛瑾不由撫了一下額頭,意識到自己的思維,多少還有時代的鴻溝:“還是阿亮見事明白。叔至,是我不辨輕重緩急了,我明日便修書,建議徵南將軍升你為都尉。你且安心歇息,其餘賞賜明日再議。”
諸葛瑾此前給甘寧封官,是直介面頭承諾的,程式比陳到要簡單的多。
因為甘寧是看在諸葛亮的面子上,以朋友身份來助拳,當時也只表態了先幫諸葛家,撈功升官,還沒說要投奔劉備。
陳到的情況卻截然不同,他是諸葛瑾從劉備處借兵借來救叔的,救完叔父後,當然要把部隊還回去。所以諸葛瑾只能是對劉備陳述陳到的功勳,建議劉備採納。
陳到聽了諸葛瑾這番認可,才算是神清氣爽,回去休息了。
諸葛瑾內心不由感慨,而諸葛亮等眾人散去,才輕輕建議:
“大哥,你從小便謙退克己,無慾無求,兩三年不見,還多了些惻隱仁心。
但治軍用人,可不能以己度人。你不在乎的,別人未必不在乎。你在乎的,別人未必也在乎。
叔至這些天,被興霸屢立奇功所激,一直憋著一口氣,伱難道沒看出來麼?連我都看出來了。
血性勇將,多半有爭功好勝之念。這未必是貪婪於功名利祿、金銀賞賜,只是想證明自己罷了。”
諸葛瑾心中警覺,誠懇點頭嘆道:
“確實,我還是不懂武將的欲求心境,這方面始終沒有設身處地想過。
阿亮,這點我不如你。可喜可賀,才帶兵十日,你已經有一個點超越我了。”
……
陳到因為受了點小傷,諸葛瑾次日倒是沒好意思開口、調他去永修縣換防關羽。
最後,還是諸葛亮看得清情況,他注意到陳到的傷其實挺輕微,主要是失了些血,加上體力透支。
至於那兩條傷口,實在是很淺,估計幾天就能癒合。
所以諸葛亮主動找到陳到,告訴他說“他如今受傷,如果留在柴桑,許久也不會被大哥調去執行作戰任務,也就沒有機會立功。
若是能去永修縣換防關校尉,承擔重任,那麼只要守住永修城池,便是一件大功。將來如果我軍能找到機會野戰徹底擊潰笮融,這封堵笮融側翼的功勞,起碼也能佔兩三成。”
陳到聽了後,主動去找諸葛瑾請命,表示自己養傷期間,不想再參加野戰,反正閒著也是閒著,守城的時候也能養傷,便請求諸葛瑾派他去永修。
諸葛瑾見他確實無礙,才把陳橫部一千餘人撥給他,讓他帶去永修換防關羽。而關羽屆時會帶著他那兩千丹陽兵回來,到柴桑跟主力會師。
至於諸葛玄原本的千餘民兵,也留在永修縣、西安縣等地,交給陳到指揮,也便於用那些本地兵制約陳橫的新降軍,以免鬧出亂子。
反正守城不需要精兵,野戰才需要。
陳到領命後,當天便帶著部隊坐船趕路,前往永修——與被迫放棄了彭蠡澤制湖權、以至於排程部隊都不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