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笮家跌到,諸葛吃飽(第3/3 頁)
當地還跟鄰郡的山越大帥祖郎接壤,在沒有實力對付山越之前,諸葛家最好還是不要招惹他們,先把成熟的漢人領土拿全再說。
諸葛瑾胡亂腦補,許久才意識到自己走神了。
剛才他不過是被柴桑府庫的銅錢之少給驚到了、才聯想到這些:一座商貿重鎮,還是銅礦資源大郡的集散地,怎麼可能缺銅嘛!
於是他連忙收回心神,繼續查閱弟弟的報告,很快就發現了問題所在:
諸葛亮彙報的清單上還顯示,光是在柴桑城裡新建的那幾座伽藍、佛塔,把最大的三座佛像找來,估算了一下,加起來就有十幾萬斤重,都是用的銅鑄。
一斤十兩,一兩十錢,十幾萬斤就摺合一千多萬銅錢的用料了。笮家人把城內大量的銅器和銅錢搶來後,都熔鑄成了佛像。
今天時間倉促,諸葛亮僅僅把最大的那幾座佛像統計了一下,就已經有那麼重,其他零碎小銅像都還沒收繳呢。
估計千斤以下的銅像,還會被敗退的賊軍藏匿,兩三百斤以下的甚至可以逃跑時帶走。
“這項工作,還需要繼續長久徹查。柴桑民間私藏的銅像,都是笮融搶來的財物,自然要物歸原主,敢隱匿就是從賊!這柴桑城都搜出這麼多了,南昌不知道還有多少。”
諸葛瑾一邊吩咐,一邊感慨,內心也對豫章各縣的財力、潛力有了更深的認識。
兄弟倆聊了幾句後,諸葛瑾就冒出一個念頭,建議道:
“阿亮,我覺得,我們需要時間來轉化民心、籠絡諸縣。也需要把這兩戰俘獲、倒戈的郡兵嚴加操練,確保忠誠和軍紀,然後才好跟笮融的主力最終決戰,你以為如何?”
諸葛亮也深以為然,點頭道:“確實,現在不宜急躁。笮融已經在當地盤踞近兩年,多給他兩個月,他的實力也不會明顯提升,他能裹挾的人,基本上都裹挾完了。
對我們而言,多一兩個月,說不定就能實力比現在翻倍,時間站在我們這邊。”
諸葛瑾終於下了決斷:“我原本還打算南下跟叔父、雲長會合,但現在看了柴桑的情況,我改變主意了。西安縣本就是窮僻之地,人口也稀少,叔父當初不得已留在那兒,不過是因為富庶繁華的地方都被笮融佔了,無家可歸。
不如立刻派人給叔父送信,請雲長護他北上,來柴桑會合,此後兩月,他可臨時把豫章太守府設在這柴桑縣,我軍也好集中兵力,避免被笮融分割包圍逼戰。”
諸葛亮想了想,覺得大哥的思路很對,但他還年少,同情心也比大哥多一點,提醒道:
“讓叔父北上沒錯,可西安縣和修水河畔的另外兩縣艾縣、永修,已經依附叔父多時,要是現在放棄的話,笮融的部隊會不會去當地報復?”
諸葛瑾眉頭一皺,拿出地圖看了一眼:“要不這樣吧,等叔至打完廬山這一戰,我就把他調去修水最下游、與敵軍海昏縣直接對峙的永修縣駐防。
只要在永修留兵,卡住修水,笮融應該也不至於大費周章陸路繞行,去報復後方的西安、艾縣。當地那麼窮,他去了也賠本的,報復百姓才多大收益?
而且,叔至只需要守城,也未必需要帶走那三百騎白毦兵,連丹陽精兵也可以少帶,多給他配點郡兵也就夠了。
主力精銳要儘量集中起來,到時候交給雲長指揮,用於最終的決戰。”
諸葛亮覺得這個思路沒問題,也就領命去寫信了。
不過這一切,最終還要等陳到騰出手來,才好正式實施。
好在陳到也沒讓諸葛兄弟多等,當晚就傳回了廬山之戰的最新訊息。
——
ps:今天會有三更,一萬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