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看上去不可能的事情,當主語換成諸葛亮,就很合理了(第2/4 頁)
自己是沾了原本外甥的光。
諸葛家人坐定後,宋家還有兩個美婢過來端上茶湯,看她們眉目舉止、和宋信的親暱之狀,怕是雖不是妾,至少也是通房的侍女了。
諸葛亮內心倒沒嫉妒之念,只是覺得舅舅活得瀟灑,他和大哥還在每天勵精圖治忙正事,根本沒有閒暇,宋家自立門戶後,倒成了富貴閒人,這樣也挺不錯。
反而是宋信自己有些慚愧,跟外甥們閒聊之時,就拉著諸葛亮解釋。
說這些美婢都是徵南將軍的妾室甘夫人半年多前派來的,當時是為了子瑜離開廣陵去許都辦差,家中沒人伺候大姐。後來宋家自立門戶,這些美婢也都留下了,甘夫人發的話,說這些都送給宋家了。
既然都送了,宋信也就不客氣了,他早就看其中兩個長得還不錯,便沒有忍住,娶妻前先憐惜了幾個月。
宋信承認這些事情時,雖然有些不好意思,但言語神態中也更多是求理解。說自己都二十二了,要不是三年兵災奔波居無定所,早就該娶妻了,這把年紀還沒碰過女人,怎麼憋得住。
這些話本不該是舅舅和外甥說的,但宋信和倆大外甥年紀相差不大,如今又分了家,才這般百無禁忌,簡直就跟熄了燈後的男生寢室差不多。
諸葛亮對這些破事不感興趣,他只是敏銳地觀察到:哪怕宋家從諸葛家獨立出去了,玄德公對宋家的籠絡施恩,也絲毫沒有放鬆。
諸葛亮憂慮地皺了皺眉頭,又隨口問了宋信幾句公務上的事情。宋信也表示這幾個月很輕鬆,客曹從事的活兒很容易應付,他也不需要沾油水,子瑜留下的家財,還有轉給宋家的那三百戶莊田租賦夠他花的了,反正家裡也就姐弟二人加幾個婢女僕役。
三百戶莊客莊田不少了,朝廷封一個都鄉侯,也才食邑三百戶。
諸葛亮總算微微鬆了口氣,看來宋家至少不會走上貪婪之路,只是富貴閒人,那也就罷了。
應付完宋信後,諸葛亮又去後堂拜見宋氏。
當年宋氏進門時,諸葛亮和諸葛均年紀還小,一個六歲,一個三歲,所以他們跟繼母的感情,其實比大哥更深一些。
尤其諸葛均,生母章氏亡故時他才剛滿週歲,對生母是毫無記憶的,三歲時宋氏再進門,諸葛均就當親媽一樣看待。諸葛亮倒是對生母還有些模糊的記憶。
也正因為諸葛均當宋氏親孃,而女人一般也更疼愛小兒子,所以諸葛均早年被寵溺養廢了,什麼都不如大哥二哥。在宋氏眼中,對諸葛瑾諸葛亮,更像是大姐養弟弟,對諸葛均才是真正養兒子。
親人三年沒見,各種哭泣眷戀之狀,也沒什麼可贅述的。好好緩解了一番宋氏的思念之情後,大家才分賓主坐定,擺上席面。
宋氏一開口便嘆道:“阿亮,你今日還可喚我阿母,此番重逢之情得以釋懷,日後還是要按禮法,喊我宋姨吧,宋家畢竟自立門戶了。”
諸葛亮心中咯噔一下,但也知道這是必然的,連忙表示領命,一個字都沒多問。
宋氏見他答允了,才繼續款款說道:“其實,年初過完上元節後,玄德公家的甘妹妹,便來我這兒常坐,提起一事,說她女兒已經三歲,想要託我時常過府教養。
或是她遣人每隔幾日把女兒送來,讓我教著認些字啟蒙。我本欲推辭,她卻說她聽玄德公說,我之教子有方,怕是天下罕有,竟能教出阿瑾和你這樣的大賢。
還說我才德過於孟母,如今宋家既已自立門戶,我無子可教,劉家願以束脩百金,求我教其幼女。我實在是慚愧之至,最後才找藉口推脫,
說我雖與阿瑾分戶,但畢竟還有那麼多諸葛家的親人多年未見,想先見一見,再接受劉家的延師邀請——所以,便修書讓你們來一趟廣陵。
我也深知阿瑾顧慮,不願你們兄弟出仕之前,受人話柄,被人說成是‘其母先得玄德公妾室延請教女’,然後你們才得玄德公重用。我這般拖著不從,就是想先看到你們兄弟二人建功立業,再想我自己找點事做。”
諸葛亮聽完後,對宋氏的良苦用心大為感動,他完全理解這種顧慮。
饒是諸葛亮心性理智,也為繼母的這點小犧牲隱忍而落下淚來,語帶哽咽地恭敬說道:“母親不必擔心,孩兒如今也已建功立業了,在豫章時設計幫大哥擊滅了叔父的仇敵。
此番到了廣陵,又助玄德公假借了劉揚州的旗號,還幫著廣陵百姓治水,長遠造福一方。今後史書,會明明白白寫清,我諸葛亮,是為國殺賊、治水救民出仕,與母親教導玄德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