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人心之歸廣陵,如水之歸下(第3/5 頁)
我這兩月負責造船興建水軍,就想嘗試我大哥跟我分析過的‘龍骨船’,只是時日尚短,不敢貿然拿大船、戰船做實驗,就先用小漁船練手。此船雖然狹長,但也比舊船更抗風浪。待我再摸索幾個船型,就可以把海船也造成龍骨船了。”
而這僅僅是兩條船聯網拉一趟的收穫,哪怕算上行駛到江心以及返航的時間,也就三個多時辰,而且開出來一次顯然不會拉一網就回去,肯定會拉到滿載而歸。
劉備對此當然是不反對的,他巴不得諸葛瑾再來跟他會晤一下,諸葛瑾自去年臘月離開後,平定了豫章,也佔了半個丹陽,把叔父的地盤搞得風生水起,但劉備已經十個月沒見過他了。
漢朝人原本的撒網,也就撈撈水面以下最多兩三米深的淺水魚。距離水面五米以上的,那就只能靠釣了,那是一片從未被人開墾過的原生資源。
一來我們派人去,不會被曹操記恨,二來這也是順勢為我們爭取更多利益、官位。畢竟呂布與天下諸侯關係都不好,都惡其反覆無常,唯有我們算是對呂布有恩,呂布偷了我三個郡,我尚且以德報怨!可以憑藉這份恩德人情,幫曹操開這個口。”
但最近被孫策徵辟,他不想給孫策這種殘暴之人效力,就又逃過江想回老家。結果撞上劉備在廣陵不辭辛勞親自面試、廣招賢士。雖說劉備本意是針對最近流入的袁術治下士人,但也把這些回鄉本地人覆蓋進去了。
諸葛瑾也萬萬沒想到,二弟當初跟他切磋閒聊時,問起鐵絲的便宜造法,最後居然是為了造流刺網上的鐵刺,要是被諸葛瑾知道,估計也會感嘆一時的明珠暗投。
但偏偏劉備本人親自來主持這項工作,再加上劉備的識人之明、親和力與觀察力,再加上極度勤奮的求賢若渴,竟被他大浪淘沙找出了不少或出身寒微、或小吏起步的才幹之士。
所以這項技術,是諸葛亮幾個月前,跟大哥學習切磋時,從大哥那兒得到的啟發。
劉備:“哦?那你有什麼更好的想法?”
不過,一想到陳登,他就想起自己今天還有正事沒跟孔明磋商呢,正是關於陳登和向許都朝廷派使者的事兒。
大家都是年輕人,而且其中有三人都是原本在袁術地盤上不得志的,算是劉備簡拔於微末,自然沒有那些久負盛名世家名士的臭毛病,說話都比較直來直去。
即使是早期鎖子甲出現後,當時的人也沒有立刻研發出拉絲板造鐵絲技術,至少又過了一兩百年的演化,對應東方要唐朝中前期,世界上才出現了最早的拉絲型鎖子甲。
對此,元龍倒是建議說,他想近期去曹操處再出使一次,為呂布求官,順便誘導呂布兌現承諾、得官後便調轉矛頭跟袁術反目。
劉備聽了諸葛亮的解說,也是搖搖頭:“還是太靡費了,以後要給百姓推廣,還是讓他們自籌竹篾吧。”
想到得意之處,劉備又不免想起了在呂布那兒過潛伏苦日子的陳登來,
劉備不願耽誤時間,就早早吩咐庖廚多準備一些分量的精美飯食,然後吩咐身邊近侍:
因為用到了兩條船,船和船之間可以空開一些距離,幾丈甚至十幾丈,漁網逆著江水兜魚的截面積,也就暴漲了至少一個數量級——在此之前,漢朝漁夫都只有單船拋網,連拖都沒法拖,更別說諸葛亮這種兩條船拉開了橫掃過去。
鋼板上的小孔會把鐵絲越變越細,然後再用更小一圈的孔拉,多拉幾遍就造出這種很長的細鐵絲了,用的時候再斬斷成一小截一小截的,所以工費消耗並不大。”
不過要論算學一道,天下哪有比得上賢昆仲的?以後讓他二人邊幹邊學,跟在你們身邊打打下手,或許能有更好成長。”
其實劉備在跟徐奕初次交流的時候,也沒看出來這人有什麼特別明顯的具體本事。但他只是揣摩了對方的履歷,確認對方沒說謊、是拒絕了孫策的徵辟後逃回故鄉的,就果斷決定用他了。
轉眼一上午就過去了,眼看就要用午膳。劉備還依稀記得,昨晚諸葛亮派人來和他說,今日午後、廣陵潮退潮之後,要邀請他去江邊視察新式的可以用漁船拖著的流刺網捕魚。
反正蔣濟胡質比諸葛亮還年少,他們原先地位也非常低,不會覺得被輕視的,反而會覺得這是主公看重他們,讓他們跟著算學大師練本事。這種年紀的年輕人,有的都還在給達官顯貴家的子弟當書童呢。
毫無疑問,這個拉孔式造鐵絲的技術,也不是諸葛亮自己發明的,這個時代還沒如此逆天的工藝。
不過放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