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諸葛亮的“強化套裝”(第2/3 頁)
這幾樣新工具,據說都可以配合家書第十二到十四卷的“農牧生命之理”,做一些育種研究實驗。
……
諸葛亮連看了幾樣工具,對大哥的實用巧思之學,也試出了深淺。
看來大哥也是有弱點的嘛!
箱子裡最後還有幾樣小工具,和生產沒什麼關係,純粹是家務私用,諸葛亮浮光掠影幾眼就看完了:
其中有一個新式的鐵皮小爐子,生火比大土灶輕鬆得多,還節約燃料,適合長時間燉煮,攜帶也方便。
有了這個爐子,他們就能遵照大哥的囑咐、每天少食多餐、而且喝水也必須喝煮熟後再放涼。
還有一盞特製的油燈,說明書上說其燈芯特別耐燒,要配合一起送來的“牛酥油”使用。此油據說昂貴難得,但能確保夜間讀書護眼。
諸葛瑾信中還特別關照,能夠白天看書學習,那就儘量白天,晚上可以早點歇息。
白天不能在日光直射之處閱讀,但最好在窗邊明亮之處。如果天色昏暗,必須及時點牛酥油燈,決不許等暗到看不見再點。
還說這是他請教名醫得來的少年人保護目力良方,要求兩個妹妹盯著二弟,必須遵照。
牛酥油是用牛油和牛奶油混合而成,在生物油脂裡亮度跟鯨油差不多了。
但漢朝難以捕鯨,更沒有煤油燈。
諸葛瑾能想起這個配方,也是前世被幾個迷信的同事拉到靈隱寺旅遊、看到他們捐的長明燈裡,有一種點起來特別亮,才知道這種香油叫牛酥油。
如今沒有別的辦法,就先用這個頂上了。
清單最後的最後,還有幾個鍛鍊身體的護具,保護關節用的,使用了某些彈性比較好的皮革,甚至是動物胃囊製造,可以配合家書最後一卷的健身體操之法使用。
……
諸葛亮把大哥送的全部東西都開完箱、學會如何使用。
又把明顯還有問題、仍然要繼續改良的挑出來。
準備有空自己琢磨一下,哪天黃家小娘來做客,可以一起參詳。
不管怎麼說,大哥給的東西里,至少七八成是直接可以用的,這讓諸葛亮感受到了巨大的溫暖,但也很有壓力。
家中尊長如果對他的學業太重視,被伺候的一方,肯定會有心理壓力。
就好比後世很多卷王,都會被家裡說“別的什麼都不用你操心,你只管讀書。要是還讀不好,你對得起誰”。
好在諸葛瑾倒是沒給二弟定學習目標。
諸葛亮在“學什麼”這個問題上,依然能完全憑藉個人興趣自主。
學自己喜歡的東西,感興趣的東西,壓力就沒那麼大了。
調整好心態後,諸葛亮終於穩定踏上了自學之路。
司馬徽那邊,還有其他襄陽名士那兒,該去還是要去,傳統的諸子百家學問,諸葛亮也還沒學完呢。跟人多多交流,印證收穫,總歸是有好處的。
所以他算了一下,每天抽出兩個時辰,研究大哥提供的那些卷軸理論知識。
再抽出一個時辰,用於漁牧、做各種農事育種實驗,或者是進行工巧實踐。
剩下的時間,就尋訪切磋、繼續舊學,以及鍛體修心。
如此一整天的日程也就排得比較滿了。
諸葛亮估算了一下,每天只學兩個時辰卷軸的話,那些疑難的卷軸可能要十天八天才能看懂一卷,簡單的也要五六天。大哥這些東西,快的話夠他學兩個月,慢的話要學到年底了。
……
諸葛亮憑自己的興趣和計劃,安排好了節奏,後續兩個多月的苦修,自然是無須贅述。
時間也悄然來到了十月中旬。
諸葛亮開始潛心苦修後大約一週時,他大哥諸葛瑾,也終於在陳到的保護下、陳登的陪同下,順利來到了如今的大漢臨時都城許縣。
諸葛瑾生平還是第一次來到大漢的都城,內心的好奇自然是免不了的。
但他也知道輕重緩急,所以進城後,就先到公車門,與陳登各自投遞了所代表州郡的表章,然後才自由活動,留人在驛館等候傳喚。
朝廷是很忙的,地方州郡上表,並不會立刻得到處理。
要先到公車門投遞後排隊,等尚書檯按順序處理,決定是否接見,還是直接批覆,聽說至少等上個工作日。
理論上來說,如果曹操或荀彧不打算接見,直接書面給個批覆,那諸葛瑾、陳登就得灰溜溜拿著回函直接回徐州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