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威震淮南(第3/3 頁)
大戰,袁術軍皆慘敗,廬江郡境內一些訊息靈通的有識之士,已經意識到袁術不長久,開始計劃逃離袁術的控制,逃亡江南了。這些人將是第一批棄暗投明的。
所以,淮河、長江兩線,殲滅的袁術有生力量,還不到兩萬。跟袁術目前的總兵力相比,也就是滅了一成而已。
“經此一戰,劉勳必不敢正視江南矣——哦不,應該說是袁術都不敢正視江南了!他的水軍大半被滅,只能靠陸軍廝殺,還拿什麼順流而下?哈哈,真是大快人心。”
如今袁術剛剛稱帝,必然遭到天下討伐,但其根基畢竟尚未受損,我們若攻打廬江,他起碼能抽出數萬陸軍增援,我軍便成了幫曹操吸引敵人,幫曹操鏖戰袁術的有生力量了。
而且別看劉備軍在盱眙打贏了紀靈部兩場小勝(諸葛瑾現在還沒接到這份捷報,因為兩邊幾乎是同時開戰,傳遞資訊需要時間。劉備那邊也還不知道這邊的春谷-濡須大捷。)
而對於這一點,諸葛瑾又重點給他分析,順帶也是一併講給太史慈等人聽。
反正曹操又不可能打到廬江郡來,從最終長遠來看,分屍袁術的過程中,廬江郡肯定能被劉備勢力分到。不管劉備先出手後出手,曹操都很難撈到淮南來,而劉備也不太可能撈到淮北去。
可真要掰著細算戰果數量,劉備那邊趙雲、田豫累計只殲滅了袁軍五六千人,加上最後盱眙城破時俘虜一千多,加起來不超過七千。
關羽聽了甘寧的問題,連忙也表示,這第二點也是他很關心的,他也想知道如何確保袁術快速、徹底放棄打劉備。
他更希望解除威脅後,諸葛瑾能立刻放他回廣陵、跟大哥會合。
如今已是六月下旬,關羽算了一下時間表,準備七月上旬啟程迴歸,中旬應該就能見到大哥。
當然,他們的本意,倒也未必是來投諸葛瑾,也有可能是去投孫策的,畢竟廬江境內很多人跟孫策有舊。
另一方面,關羽也是三將中最希望持重的,他來豫章助戰,本就是為了幫助大哥消弭南線的威脅。只要廬江的水軍被滅或者重創,威脅不到廣陵的南翼,關羽並不在乎廬江能否快速攻克。
“此戰功勞,主要還是諸將力戰、搏命廝殺,我不過是戰前隨便搞了些輔助之物,何足道哉。”
“我軍雖連勝兩陣,可廬江哪裡空虛了?就算空虛,也只是水軍的空虛,陸軍並不空虛。袁術在兩淮,兵糧足備,動輒擁眾十餘萬,若是生死關頭,竭澤而漁加大徵發,便是拉起二三十萬兵源也不是不可能。
“雲長急著要走,我豈會阻攔?不過我建議你還是稍稍再留十天半個月的,把此前歷戰抓獲的俘虜好好改造一下,帶回廣陵,也好在廣陵留下一些水軍種子。
我們只要把握長江和淮河的制江權,縱深迂迴到袁術主攻部隊後方,截奪其糧船隊,其前方強攻部隊必然糧儘自退。到時候他就知道,自己必須去攻一個沒有水軍戰力、無法用戰船深入敵後斷他水上糧道的諸侯打,否則他不僅水戰打不過,連陸戰都會因為缺糧而打不過——到時候他就只能去打曹操。
諸葛瑾:“要在休戰期間撈好處,這很容易,只要我們強化江防巡邏,把袁術的水軍壓得抬不起頭,放棄治江權,然後再放出風聲,勾引淮南百姓避戰逃亡遷移來豫章、丹陽,或者順淮河而下遷至廣陵。
把各部任務安排好後,諸葛瑾倒也沒想到,他的部署很快就派上用場了——
關羽一想果然有道理,也就不急於這十天半個月了。他當然也沒指望回到蕪湖後,把這些江賊、丹陽賊俘虜全部練成精兵,只是暫時掌握一下軍心,做到行軍途中別人越走越少逃亡,也就夠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