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部分(第3/4 頁)
,站在永王身邊的緋池道:“哼,指望他們疏散?別做夢,他們就指著百姓還在城裡,未逃出來,好讓我們束手束腳。”
“對,說不定在之前還封城不讓百姓出城呢。”其中一名小將道。
永王與太子對視一眼,兩人點點頭,太后便道:“去清算一下北鍾家的產業,做成單子,送過來。”
莫欽等武將不是很懂太子這話是什麼意思,但軍師和幕僚懂了,霍白川的變法,其中有一條就是改土歸流,北鍾家歷經多朝,所積累的財富是不可估量的,只要將這些東西亮出來,就不怕沒人會給他們開城門。
世家主導天下大勢太久,普通階層的人受壓迫太久,寒門需要尋找出路,但凡有一條路,哪怕這路滿是荊棘,也會有人不顧一切的去爭取。
這是人性,不關乎其他。
緋池親自帶人去清算北鍾家的家產,先從田地開始算,城裡不可能有田地,想要算清楚根本無需進城,足足五天,數十人一起行動,終於將北鍾家的田產大致清理出來。
太子看了遞上來的單子,臉色頓時白如宣紙,“這群蛀蟲!”
“如何?”永王詢問。
太子將單子遞給永王,“世家人需要交的稅最少,卻佔用最多的資源,所有的苛捐雜稅都落在老百姓頭上,蛀蟲!”
永王端著單子細細的看起來,“田地六千頃,一頃計一百畝,田地便有六十萬畝,這麼說來北定府周圍的百姓都是北鍾家的佃農,除了交租子,還要交官稅,日子過得便要相當清貧。”
“但凡有個天災**,必然會鬧成饑荒,到時候還得朝廷來賑災,而這些家族則在門口擺個粥棚,家聲名望就有了。”太子氣不打一處來,此次去江南治水,朝廷運過去多少糧食,多少災銀,他清清楚楚,雖然分到百姓手中每人只有一點點,但人那麼多,朝廷也變不出來更多,加之難免出現一些貪官汙吏,百姓得到的便更少。
這些家族,天下太平的時候,他們左右國家大勢,痛斥皇帝昏庸無能,彷彿憂國憂民到了極致,但有沒有想過,是他們侵佔了百姓的田地資源,才導致一點點天災**,百姓就入不敷出。
當然,並不是所有家族都如此,也並不是所有皇帝都英明神武。
永王繼續往下看,“莊子竟有八百多個,永王府似乎只有四五個,本王不如鍾家多矣。”
揶揄的說出來,眾人都笑了起來,“王爺,世家說您是暴發戶,沒想到您才這麼點家業,著實不夠。”
“確實是暴發戶,本王開府才二十年不到,北鍾家都幾百年了,不能比。”人家傳承久遠也是要承認的。
“將這些田產莊子印幾千張出來,然後用孔明燈送進城裡去,告訴城裡的百姓,只要北鍾家投降,北鍾家的田產莊子糧食就分給百姓,不用交租子,還免稅三年。”太子清掉心中的鬱氣,吩咐緋池去辦事。
想煽動百姓對抗朝廷,哼,也要有那本事!
北鍾家對自己絕對下不了狠手,除非他們能帶著十五萬居民打到京城去,再則京城是大庸最大的城市,城內有五十多萬人,豈是北定府能比的。
不過,太子是不會贊成讓百姓參戰的,戰火一起,本便讓百姓流離失所家破人亡,再讓他們拿起武器,大庸便到了要亡的邊緣。
緋池的動作很快,三千張關於田產、免稅、糧食等的太子令便印了出來。
同時,花錢僱周圍百姓一起做孔明燈,每一個都給錢,百姓原本是戰戰兢兢的,生怕大軍屠民,沒想到王軍不但不搶他們一針一線,還請他們幹活,發戰爭財,總算也輪到他們老實巴交的人一回。
孔明燈和太子令都做了出來,緋池便吩咐人將太子令拴在孔明燈上,天黑的時候,藉著夏天的東南方,將三千個孔明燈送進了北定府。
鍾益展與其族中兄弟正在商討戰策,突然一家族小輩慌慌張張的跑了進來,“祖父,祖父,不好了,城裡來了好多孔明燈。”
“慌慌張張的成何體統,好好說話,慢慢說。”鍾益展年已七十多,很是威嚴,對後輩要求很高,奈何家族傳承的時間太長,包括他自己都有許多缺點,更別說後輩們。
那後生大口喘氣,努力平復心中的驚慌,指著天空道:“太子儀下令,要將我們的田產都給那些庶民。”
“什麼?”鍾益展對政治還是很敏銳的,瞬間就明白太子在打什麼主意,他這是斷他後路!
霍的站起來,大步往外走,家奴已拎著一盞孔明燈過來,“老太爺,您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