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3/4 頁)
了故障也難於從原理上找準原因,常常張冠李戴,陰差陽錯。最頭疼的是考試關,每星期必有一次測驗,每個學科結束都要大考。大考場上,鋪著紅布的考官桌前,並排坐著航空隊的蘇聯機械顧問、大隊總工程師和主講教官。他們事先擬好了一大堆考題,把學員逐個叫到桌前,立正站著,抽題提問。從理論到實際操作程式,要求當場演算、對答如流,稍有“卡殼”,就要扣分。考一個學員時,全體學員都端坐靜聽。這樣的以口試為主、當場演算、當場指證,每個人考不同的題的方法,是蘇聯教官提倡,在航空隊各種考試中通用的方法。每參加一次考試,就是一次全面的複習,使學員沒有任何作弊的可能,但也容易使基礎差的學員在眾目睽睽下精神高度緊張,往往考試一次,汗溼全身。由於16名當地學員和紅軍學員編在一個班,朝夕相處,比著瞧,賽著幹,迫使機械班的同學在學習中跌打滾爬,在更為艱難的環境中奮鬥。
學機械的同學用兔子與烏龜賽跑的寓言激勵鬥志。每當下午和晚上自習時間,當地的學員見教官不在,就像兔子一樣悄悄溜出教室,玩耍去了。紅軍學員卻埋頭書桌,不做完習題,不弄懂原理,不寫好筆記,就不離開教室。劉子寧、吳峰參軍前沒上過一天學,他倆就常年堅持每天早起晚睡一兩個小時,補習文化,病倒了還拿著書本在床上做功課。終於,紅軍學員與當地學員在文化上的差距越來越小,而在熟記常用的機械理論、計算公式和各種資料方面,則遠遠超過了他們。地勤理論課上了半年時間,接著是下廠實習,拆裝發動機。在操作實習中,教官講解線路關係和維護要領,做完示範就走了。當地的學員自以為一聽就懂,一看就會,又怕油垢弄髒了白嫩的手,就在實習場地閒逛。紅軍學員圍著飛機爬呀、摸呀,往往弄得滿身油垢渾身汗。正課時間嫌不夠,又在午休時間悄悄跑到機場去實習。
畢業考試了。當地的學員“平時不燒香,急時抱佛腳”,往往抓耳撓腮,窘於應付,成績當然不理想了。紅軍學員從容地甩開早已熟記的書本、手冊,開始互相之間當“考官”,你提我一個問題,我考你一個故障,互相琢磨,加深印象,等到站在考官面前時,早已互相考過好幾回了。畢業考試最難的一關,是考核實際操作。紅軍學員由於平時實習次數多,動作準確熟練,揮灑自如;當地學員拆裝同樣的機件,花的時間往往超過他們一倍。教官指著一架開車時冒著一絲絲黑煙,轉速上不去的飛機考問原因。當地學員大眼瞪小眼,說不出道道來。教官考問紅軍學員丁園,他略加思索,就肯定地回答:“這是發動機汽缸劃了痕,*密封不嚴引起的。”教官當場令丁園拆下汽缸,汽缸內壁果然有一條頭髮絲粗細的劃痕。丁園當場用極細的砂紙磨平,又利索地換上新的膠墊,隨著教官一聲口令,丁園重新啟動飛機。發動機“突、突、突”,吐出了青白色的煙霧,螺旋槳“嗡”的一聲轉成了一圈白光。故障排除了,教官破例地給丁園打了滿分。
《西路軍》 “我們遲早要建設自己的空軍!”(9)
奇蹟每出於困境,勝券總握於哀兵,這是歷史和人生的規律。機械班畢成績表貼出來了,大家都擠上前看成績。當地的學員看著名次,羞愧地低下了頭。紅軍學員又蹦又跳地擁抱在一塊,興奮得臉色像怒放的紅玫瑰。該高興,應該慶賀!日出日落和暑去寒來中,500多個日日夜夜的於結成了豐碩的成果。枝繁葉茂的春天,永遠屬於不息的信念和勤奮。
18名紅軍學員畢業分到機務中隊後,保持和發揚了刻苦鑽研、一絲不苟的好作風。每架飛機有兩個機械員,一個是盛世才的人,一個是紅軍學員。名義上是盛的人為主,實際的機務工作多是紅軍學員做的。紅軍學員恪盡職守,努力工作,而且工作能力比他們強。雖然都是軍官,但是待遇不一樣,每月只給紅軍機械員20元的生活費,不過在他們看來,20元比爬雪山過草地的時候要好多了。當時實行物質獎勵,連續保障飛行100個小時,500個起落不發生任何問題,就獎勵該飛機的機械員一個月的工資。朱火華、丁園、劉子立、金生等多次得到這類獎金。
1939年8月,一個風和日麗的星期天上午。陳潭秋通知航空班班長呂機械班班長嚴振剛趕到新兵營的野營地。野營地在迪化城外高大茂密中,林中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溪底的鵝卵石在陽光下泛著五顏六色的光彩,鳥兒在林中嘰嘰喳喳地歡唱,微風拂面,送來一陣陣撲鼻的槐樹清香。
他倆看到陳潭秋陪著一個身影很熟的人站在一頂白色帳篷前,定神一看,原來是周恩來副主席。兩人驚喜地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