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頁)
不是的傢伙,在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的時機,還越是容易得意。正因為漢末大亂,袁術所以才能夠牧領一方,稱王稱霸。但這類貨色的通病,就是缺乏自知之明,不曉得自己吃幾碗乾飯。以為手裡有孫策抵押的傳國玉璽,便是九五之尊了,而且三宮六院像煞有介事地立了個小朝廷,這玩笑不免開得太過分了。
然而也不奇怪,因為這種人一旦爬上了高位,最容易利令智昏,忘乎所以。除了呂布那個頭腦簡單的傢伙,相信袁術會成為天子,還把女兒許嫁給他的兒子,攀個兒女親家外,無人不認為袁術稱帝之舉,是冒天下之大不韙。董卓權傾一朝,也只敢自封相國,曹操位極人臣,一輩子也沒奢望做皇帝。袁術充其量,是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小角色,賴祖宗餘蔭的世家子弟罷了。曹操對他的評價是,“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一個在別人眼裡,不過死屍一樣的人,竟過了幾天自封的皇帝癮,可見其頭腦膨脹到何等地步!
也就兩年不到光景,袁術終於混不下去了,只好把玉璽和帝號送給他那位寶貝老兄袁紹。曹操哪裡肯放過他,派劉備、朱靈圍堵追擊,最後彈盡糧絕,只剩下千把人,坐以待斃。“家人無食,多有餓死者。術嫌飯粗,不能下嚥,乃命庖人取蜜水止渴。庖人曰:‘止有血水,安有蜜水!’術坐於床上,大叫一聲,倒於地下,吐血鬥餘而死。”
這些趁歷史留下的短暫縫隙,突然擠出來頭角崢嶸的人,以草包起,以草包終,除了為後世增添笑柄外,還能留下什麼呢?
書包 網 87book。com 想看書來
誰叫你不長鬍須
在中國封建社會的宮廷裡,宦官從來是扮演不光彩角色的。
曹操的父親曹嵩,曾經是中常侍曹騰的養子。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還在袁紹幕下的時候,為袁起草的一篇###他的檄文,就揭了他的這個老底,說他是“贅閹遺醜”。因為中常侍雖是皇帝貼身的近侍,十分寵幸,地位很高,但只要是太監,那男性生殖機能就必須閹掉,非男非女,不能人倫,為世人所不齒。所以,陳琳才這樣羞辱曹操的。
在宮廷裡面,凡男性,上到近侍,下到燒飯挑水的工役,無一不是太監。由於他們太靠近皇帝的緣故,最起碼也要爭取做皇帝的耳目、心腹、鷹犬、爪牙。更有為一點的,不但能影響國策,左右大政,甚至還能挾持皇帝,為所欲為呢!因為在中國歷史上三百幾十個皇帝中間,英明者少,昏庸者多;才智者少,暴虐者多;正派者少,荒淫者多;有為者少,嬉亂者多。這樣,太監就成為那些昏君暴君倒行逆施、胡作非為的得力幫兇。
漢末衰亡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由於中涓結黨,把握宮闈阻塞賢路穢亂朝政的結果。《三國演義》的第二回,就有“何國舅謀誅宦豎”的情節。而這個屠夫出身的何進,也不過沾他妹妹的光,得權重任。他與十常侍的矛盾,狗咬狗,一嘴毛,都想獨吞最高利益,實際還是後宮的權力之爭。
但何進掌握兵權,這些太監們很忌諱他,設了一計,把他誆進宮內。這個武夫也太自信了,大大咧咧地走進了長樂宮,結果被砍成兩段。何的部屬袁紹、袁術在青瑣門外等候,忽見何進的腦袋從宮牆裡扔出來,遂引兵進入內廷,大肆屠殺。凡閹官,不論大小,盡皆誅絕,多有無須者誤被殺死。
要殺,統統地殺,要整,統統地整,非無一倖免不可,這才罷手,而且,從來不怕矯枉過正的。這種極端的結果,到了後來,便必然是冤假錯案,是隨後的平反和落實政策。但在漢末,對不起,殺也就殺了。太監是無須,但不等於無須者都是太監,這本是正常之理,完全應區別對待。可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挺愛絕對化的,既然太監無須,那麼無須者則皆是太監無疑。如果有人跳出來申辯,本人並非太監,也要砍頭的。哪怕明知砍錯了,也不會認錯的。袁氏兩兄弟肯定振振有詞地反問:“誰讓你不長鬍子呢?”
雖然這一朝的太監被殺得乾乾淨淨,但不等於從此就斷了太監的根。只要有皇帝,就必然還會有太監。只要有太監,宮廷裡穢亂現象,便仍會層出不窮地發生。因為,凡割掉了“那話兒”的人,不男不女,不陰不陽,必定是一個心理變態者。由於他不是一個正常人,全部地歇斯底里,就表現在對於所有正常人的仇恨上。有些嬖倖的近侍寵臣,雖然“那話兒”還在,可能由於和這班閹人接觸太多的緣故,也會薰染出可怕的太監心理的。
在中國歷史上,婦人干政,弄臣作亂,閹豎擅權,指鹿為馬的醜惡政治現象,從來沒有絕跡,時不時地,看到這種歷史沉渣的泛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