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4/4 頁)
20、要自立,做一個自立自強的人,而不是嬌氣、孬種,但不是霸道,而是同情弱者。
21、要教育他們懂得健康的實質還包括心理健康、精
神健康。低劣的道德修養也是不健康的重要表現之一。
22、要教育他們紮實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所以做人很重要,尤其是剛到一個新環境、剛剛走向社會的時候更
要注意做人。
23、要告訴孩子駕馭自己的內心世界、改變不良習氣的態度必須堅決,這也是為他的將來著想。
24、要加強純樸教育,使其面對花花世界仍然不被汙染,仍然保持高尚的信仰。
25、指出他的錯誤,進行適當的原諒,但是下不為例。
26、教育他們真正應該崇尚的是什麼,而不是庸俗的內容。
27、告訴他們頂撞父母,和父母用不良的態度說話都是不孝的表現,必須改正。
28、避免因為溺愛或過分生氣對孩子行為糾正失誤而導致偏差。
29、教孩子學會自愛、自重,而不得放肆、無規、無禮。
30、要學會套孩子的話,及時發現孩子的不足,孩子可能因為虛榮和擔心丟人不敢說出實情。
31、假話連篇的必須要進行糾正,使其說話不得有誤。
32、要讓孩子學會待人和藹可親、熱情大方,不要每天陰沉臉,給人臉色看。
2007 年7 月15 日釋出於新浪部落格
94、屈曲教與平道教
94、屈曲教與平道教
一位朋友留言:看到老師講解的華嚴判教五種,明白了這五種是說明了五種境界,看看自己,還真是差遠去了,沒說的,唯有大精進,遠離頑空,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隨緣生妙用,進而證悟法性平等。但是,老師,“法性平等”,我不太明白,請您再具體的講一下吧。
供參考。首先我們看一下什麼叫做法性。丁福保《佛學大辭典》:“【法性】又名實相真如,法界,涅槃等,異名同體也。性之為言體也,不改也,真如為萬法之體,在染在淨在有情數在非情數,其性不改不變,故曰法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