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2/4 頁)
護措施、手段,遠離黑業,不要痴呆地認為習氣就是智慧。
6、要看護好自己的內心世界,不要自欺欺人,不要打著煩惱即菩提的旗號掩蓋自己的習氣。
7、運用“煩惱即菩提”是有原則的。要遵循服從單位集體利益、接受正常管理、維護社會安定、從大局出發等原則。不要“不到黃河心不死”地強行,不智慧地處世導致社會混亂,害人害己。不要因為厭煩社會而做出格的舉動。這些舉動與智慧的舉動完全不一樣。因為它們是無原則的。
8、不要因為厭煩社會或認為社會沒有滿足自己的要求而與社會大吵大鬧。要學會積極入世,而不是厭世。要正確處理好理想與現實、出世與入世的關係。所謂的“煩惱即菩提”也是出淤泥而不染的出世之心、入世之行,是為了實現遠大理想而積極投入現實的超然實踐。
9、要注意道德修養,特別是要有涵養。接受良好的道德教育。要以融通群眾與社會為光榮,以自私自利、崇尚自我而不顧團體利益的行為為可恥。
10、要注意和群眾關係融洽,拉近距離,建立廣泛的人緣福報。
這些就是“煩惱即菩提”中我們需要注意的。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與群眾打成一片,真正利於群眾,真正為人民服務,真正做到出淤泥而不染,真正堪稱智者和解脫者。
2007年7月14日釋出於新浪部落格。 最好的txt下載網
92、如何保持積極、穩定和清醒的心態
92、如何保持積極、穩定和清醒的心態
一位朋友問:謝謝老師的講解,我也是有這個弱點,遇事不果斷,前思後想,瞻前顧後,這應該也是“神經衰弱”,今後要以“大丈夫心行”作意,克服習氣。還體會到一點,如果想給人一杯水,自己就得是一桶水,感覺自己智慧太欠缺,常常是想幫別人,自己卻智慧和能力都達不到,心有餘而力不足,感到很無奈。時而歉疚自己的放逸,時而在忙忙碌碌中放縱自己的惰性,真感覺自己也有點象“寒號鳥”。偶爾感到當心中升起一種責任感時,想要去幫助別人時,才能有前進的動力,請問老師,怎麼才能保持一種穩定積極的心態,每天都清醒地度過呢?怎樣克服麻木的習氣呢?
以下供參考。要想保持一種積極、穩定、清醒的心態,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要注意不斷努力否定自己的習氣,修持心靈的“變易生死”。
2、加強心神的自控能力,樹立偉大理想和誓願,在誓願的支撐下敢於面對困難,持久前進。
3、要注意從現在做起,不要等。
4、要注意不斷提高道德修養,不自私,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5、要樹立健康而高尚的價值觀,不要認為“自己錢總是不夠花”。也要注意精神追求。
6、要想到不良心行的不良後果,從而主動改變自己、修養自己。
7、做出斬斷習氣的決定要當機立斷,不要婆婆媽媽。
8、注意心態要努力做到解脫(解放),不要人為地自尋煩惱。注意良性作意(良性暗示)。特別是不要陷到問題的胡思亂想中出不來。
9、要關注別人的評價、指正,遵守避世譏嫌之戒,努力提高自己的不足。但不要波及自己的情緒。
10、不要認為自己很多事情做不到,要盡力試一試,要努力樹立自信心。
11、要專一學習,不要漫無目標地博取眾亂。
12、不要脫離實際,要將學到的理論應用於實踐,從而進一步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
13、注意自度度他和隨緣教化。這樣在教學相長中自己不斷提高。
14、要不斷主動增加智慧而不愚痴。
15、當別人不理解自己時,自己不斷主動做好事情,以使對方逐漸理解自己。
16、思想負擔不要重,要學會排解壓力,輕裝上陣。
17、能力有限,要逐步提高,順其自然。
18、不要指望別人,要自己靠自己、自己救自己。
19、駕馭自己的自豪感和自尊心,不要為了維護“自尊”而做出出格的事情來。
20、要虛心,意識到自己的道德欠缺,要不斷提高修養。
21、要保持一顆平常心。
22、處事和待人都要熱情大方。
23、克服虛榮心,不要怕丟人,難做能做。
24、心出家。以超然的心態做入世的事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