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2/4 頁)
會和麻煩。
有的人不注意息世譏嫌,導致世人(家人)的反感與誤會,可能主要有以下原因:
1、懶惰習氣。認為自己的言行無所謂,總是想當然辦事,不對自己的言行進行約束,不注意把握可能會引起誤會的言行、物品。一旦發生誤會,則很難收場,甚至被捲到官司之中。
解決辦法:意識到一旦放逸言行的嚴重後果,從而嚴格約束自己的言行,處理好相應的物品。
2、法執習氣。認為自己學習、思考的問題最重要,耽誤了本來應該做的別的事情,從而引起誤會,自己造了“黑業”。例如該做飯的時候看書,該幹家務的時候思考問題而不做家務,這樣都不好。
解決辦法:要清楚“法”不應該就是自己從書本上學到的那些東西,為人處事、處理好工作、生活、學習中的事情都是在學習和實踐“法”。
3、自私習氣。以自我為中心,只要自己認為正確,就要求別人無條件服從,不考慮別人能否接受。
解決辦法:學會換位思考,從別人的角度考慮和處理問題。
4、爭鬥習氣。一味認為自己的正確,堅持“真理”,但由於缺乏智慧,反倒將事情弄壞。
解決辦法:智慧融合,方便的話用證據說明問題。
5、包攬習氣。自己認為某種東西好,就認為自己的親朋都應該喜歡,自己代替了他們作主,結果事與願違。
解決辦法:注意尊重別人,不能把自己的意見隨意代表別人的意見。不能包攬別人的思想主張。
當然可能還有別的原因。總之,我們要從大局出發,努力提高自己的修養,駕馭自己的言行,努力將事情做好,盡力做到皆大歡喜。
2007年7月5日釋出於新浪部落格
63、利他很難做到嗎?
63、利他很難做到嗎?
一位朋友留言:老師,我覺得自利很容易做到,但是利他卻很難做到,總覺得自己智慧不夠,不能方便善巧地引導身邊的人學習善法。怎麼樣才能迅速增長利他的智慧而隨緣生妙用呢?是因為裡面還有私我存在導致的嗎?
以下僅供參考。注意不要將利他和度人搞混。點滴利他之行透過努力,應該是不難做到的。例如佈施:我們可以對別人佈施一句愛語,一個柔和的眼神,一個微笑,可以幫助別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持戒:我們要努力遵守集體的行為規範,不違法亂紀,積極息世譏嫌;忍辱:包容他人,心胸放寬些,待人熱情、和藹和柔和一些;禪定:穩重一些,冷靜一些,避免對別人的急躁、衝動和傷害;精進:對人謙卑一些,工作多努力一些;智慧:換位思考,多從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這些應該是能夠逐漸甚至一下子做到的。如果這樣做了,修養上去了,利他的行為感染別人了,利他、度他自然為果。
隨緣方便善巧地引導身邊的人學習善法是非常好的好事,是在為社會做貢獻、促進社會道德回升,是功德無量的事情,是一種有社會責任感、使命感的表現。但是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自己要意識到必須趕快學習理論和提高自己的修養,要有這種緊迫感,這也是利他的基礎。而利他更能促進自己的進一步提高。
2、要注意符合社會正常善因緣,要息世譏嫌,避免不必要的誤會和麻煩,尤其要遵紀守法。不圖回報,無私奉獻。不要有斂財的嫌疑和行為。避免別人不必要的指責。
3、同時要多向師友刻苦學習理論。對相關內容向他人進行必要的闡釋,而有些一時令人難以接受和領會的要暫時做適度的隨順。
4、始終注意自己一定要謙虛,不要驕傲和自大。不要固執己見、自以為是。不要有高人一等的想法。
5、要多分析總結,要多觀察社會。英語等多聞轉智的技能更能博得他人的認可與信任。遇到各種問題多想辦法,多學習,從而智慧地解決。尤其是修持“口智慧”(文字智慧)與人交流。
6、遇到別人的抨擊,要注意修持“三念住”,努力反思並改善自己的不足。利他的過程要有耐心,不要浮躁,否則很可能適得其反。
7、要注意與他人和睦相處,不要將自己與他人對立起來,人為地給自己設定障礙。應建立很好的人緣。
8、再有利他是隨緣的。注意隨緣不是單純的等待,而是要把握時機。“菩薩”要為眾生作不請之友去行善,而不是自私。同時也不是逼迫對方必須服從自己的意志。
9、要樹立自信心,要主動作意修持自信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