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部分(第2/4 頁)
、騎術、擊鞠技術和團隊配合的技術,那是真正的力與美的協調和展現,每一舉、每一動。不管是四蹄翻飛的駿馬,你爭我奪的激烈氣氛,還是持杖廝殺的勃勃英姿,都讓人心曠神怡,大呼喝彩。
楊帆看得出。禁軍隊全力以赴的這場比賽,打得可圈可點,不管是個人的發揮,還是團隊的配合,都是一等一的水準,這才是禁軍隊的真正水準。如果他們當初拿出這種勁頭兒跟白馬寺較量。白馬寺哪裡還能是略處下風,根本就是望塵莫及。
但是相對於禁軍隊,吐蕃隊還是更勝一籌。更準確地說,禁軍隊缺少一個領軍的靈魂人物。就像楊帆在蹴鞠比賽中所起的作用,他們缺少一個標杆似的領軍人物,這個人物,在球場上起的作用就相當於帥旗、相當於戰鼓。具有激勵士氣、振奮人心的作用。
這種領軍人物,在弱隊中的作用對全域性勝負毫無影響。頂多是像楊帆在蹴鞠比賽中一樣,展現一下個人的輝煌,但是在一個整體水平強大的隊伍裡,其作用是無法估量的。這樣的領軍人物一旦加入,如果說原來的隊伍是一柄大鐵槌,現在就會使平坦的槌頭變得尖銳起來,由錘子變成榔頭。
薛訥現在起的作用實際上就是全隊的領軍,他的打法和戰術無疑也是非常出色的,對全隊的指揮也是極為高明,但他畢竟將近四旬,穩重有餘,銳氣不足,在球場上的主動性發揮不夠。
…;
而李湛、野呼利、狄光遠、王同皎、魏勇、黎大隱、呂顏、高初等人只是各有所長,不算十分的卓越,只有斛瑟羅攻勢最為犀利,但是依舊難以達到尖刀效果,而且隱隱受制於薛訥的沉穩,所以禁軍隊始終攻不破對方編織的綿密的防禦網。
擊鞠場上,野呼利出現了一個小小的失誤,球被對方斷掉,吐蕃前鋒立即拍馬前衝,帶球者準確地把球傳到了他的馬前,突入禁軍隊防線,帶球直逼球門而去。
禁軍後衛魏勇、黎大隱、呂顏、高初四人迅速合攏回防,這才破壞他的攻勢,將球打回中場,雙方在中場你爭我奪,衝撞廝殺,雖然也小有摩擦,不過都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但是從比賽節奏上來說,明顯是由對方控制著。
太平公主微微蹙著秀氣的眉毛,捏著下巴道:“如此下去,禁軍情形不妙啊。”
上官婉兒道:“擊鞠之術本自吐蕃傳來,他們比咱們高明一些,也在情理之中。看來,今年這擊鞠魁首又要被他們奪去了。不過,說起來,禁軍這些人,已經比去年時候高明多多了。”
太平公主沒有答話,只是飛快地溜了一眼站在場邊,雙手抱臂,聚精會神地看著雙方比賽的楊帆:“這個小子,本來是做尖刀的最佳人選,可惜了!若他在場上,整個局面必然大有不同。”
太平公主輕輕地嘆了口氣。
場上比賽在繼續,由於禁軍隊始終缺少一個強有力的尖刀型人物,難以絞開對方的防禦網,而對方兩名前鋒的攻勢卻是凌厲迫人,在第一節比賽行將結束的時候,吐蕃隊攻進一球,雙方出現了一比零的局面。
第二節開球后,雙方的形勢依舊,禁軍隊雖然竭盡所能,銳氣依舊不足,比賽進行到一半時,斛瑟羅得了薛訥一個傳球,在狄光遠和野呼利的協助下,三人三騎,形如一枚鋒利的箭頭,穿插到對方後線,以一個完美的s型衝到球門附進,一球入門,扳平了比分。
但是接下的第三節、第四節比賽中,對方先得一球,又得兩球,而在此期間,禁軍隊只由野呼利殺入一球,雙方比分變成了四比二。最後的兩節比賽中,禁軍隊每況愈下,最後以七比四結束了比賽。
雖然在賽前,禁軍將士就對勝利未抱太大希望,可是他們還是渴望出現奇蹟的,當比賽不出預料地結束時,將士們垂頭喪氣,賽場四周數萬人鴉雀無聲,只有主席臺附近受吐蕃使節邀請而來的一些吐蕃人大呼小叫,歡呼勝利……整場比賽,武則天都看在眼裡,但是勝負似乎都沒有看在她的眼裡,當比賽結束的時候,武則天淡淡一笑道:“吐蕃擊鞠果然高人一等,今年又是吐蕃奪冠了。呵呵,來人啊,把金盃取來。”
吐蕃使節傑維降曲從座位上站起來,拍打了一下衣服,得意洋洋地瞟了眼在場的大唐權貴,大步走到武則天面前,倨傲地拱一拱手,嘿然笑道:“外臣謝天后賞!呵呵,不是外臣自誇,這擊鞠之術本興於我邦,普天之下,自然沒有能與我邦擊鞠相抗衡的!”
傑維降曲言語間傲氣溢於言表,在場的大唐文武俱都面現怒色,傑維降曲洋洋得意,不以為然。這時宮娥捧了金盃上來,武則天微微一擺手,淡淡地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