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頁)
從上海美術專科學校以後,我生病回到松江,在家裡臨摹一些印刷品,臨了好幾年。1949年,解放以後,我就參加了畫一些普及工作的作品,先畫一些年畫、連環畫。解放前有段時間我畫畫時也是很苦悶的,也沒什麼出路。為什麼沒有出路呢?第一,當時社會混亂,壞人當道,假如你要真正畫一些比較有藝術性的、比較有意義的畫,也不容易賣得掉,而且也要靠社會上的一些關係,沒有關係就沒有辦法賣畫,所以很苦悶。看到那些畫也是很庸俗的,沒什麼我們民族的風格。第二,我自己找不到工作,就是靠家裡,因為家裡是做醫生的,我一面養病,一面學習。
畫了一本《畫皮》,也畫《紅樓夢》
到了解放了,就想到出路了,因為我第一次看到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文藝是為工農兵服務的,我就是開始畫通俗的。現在通俗的道路就是普及的道路,我自己的出路也是從這裡來解決的。因此我開始學習畫一些通俗的東西,後來畫了好多連環畫。畫連環畫的時候也不是很簡單的,有一部分人是鼓勵你的,但還有一部分人是看不起你畫這些東西的。我在學校裡沒學人物畫課,進了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當創作員的時候,有好多同志,我就向他們請教。出版社有個資料室,我中午總是不休息的,午休的時間我都是在資料室裡,學習如何用中國畫法來表現、描寫現實生活。我把在出版社的四年時間當做了我的第二個學校。
後來我想到畫中國畫跟連環畫沒什麼矛盾,我們總是要把很多矛盾統一起來。所以1955年的時候,我就用寫意畫的畫法畫連環畫。我畫了一本《畫皮》,這本書就是我用寫意畫的形式來畫的,做了一個嘗試,又是中國畫,又是連環畫。我得出一個結論:連環畫的特點是連續的,其他的跟畫畫是一樣的,你用油畫方法來表達也可以,用木刻的方法來畫也可以。這樣畫連環畫,畫插圖以後,慢慢就走了這條路。差不多也是這個時候,我畫了外文出版社的英文版的《儒林外史》,畫了二十幾張插圖。到1960年的時候,我還用中國畫的形式畫了連環畫,有《阿Q正傳108圖》,也可以算是一本連環畫,也可以算是一本插圖。這個時候,我們也常常到南方少數民族的地方去,也畫一些少數民族的題材的畫,大體的最簡單的就是這樣一個概況。
我畫《紅樓夢》是一段時間,很短、很短。“文革”期間,旁的小說、古典小說都是不能看的,我們這些人看了更麻煩了。看《紅樓夢》還是允許的,因為是毛主席看了幾遍,但是我也出了毛病了。恰巧工宣隊的一個領導問我:“程十發,你這兩天在看什麼書啊?”我說:“我看《紅樓夢》。”“啊,你還要看《紅樓夢》啊?”那時候,沒有書看。我拿庚辰本的《紅樓夢》跟其他本子的《紅樓夢》校對,研究脂硯齋是個男的,還是一個女的?也可以算是消磨時光,也可以算是跟許多紅學家討論哪個版本里面有什麼問題,大家有興趣。《紅樓夢》裡面的生活所提出來的問題,跟我的生活距離很大,所以《紅樓夢》我畫不好,我喜歡這個人物,大家喜歡那個人物,我總是跟人家不一樣。我對林黛玉並不是很有興趣,那個時候我畫也畫了,畫了好幾次,但是都沒有畫成功,因為我思想還是進不了這個大觀園,沒有辦法。有好多同志畫得很好,後來我就不去接觸這個了。而且我畫出來的東西跟曹雪芹的不一樣,是自己的。
。 想看書來
畫《阿Q》,每天要見報兩幅畫
我感覺還是《儒林外史》比較接近生活一點,還有《阿Q》。雖然那時是為紀念魯迅先生誕辰80週年,在《羊城晚報》上,每天要見兩幅畫,畫得很倉促,但是現在看來還不錯。為什麼呢?因為阿Q在我們自己頭腦裡都有。當然我過去畫的時候,沒有像我現在經過這麼多運動,運動以後見識比較多一點,但魯迅創造《阿Q》這個小說,到現在來說,還是很有教育意義的。像我們小資產階級出身的這些人,我們還是總想要革命的。但是如何革法?生活裡也常常碰到這樣一些人,就是一個是“假洋鬼子”,一個是“趙老太爺”。趙老太爺只允許他自己姓趙,其他人都不允許姓趙,還有假洋鬼子用“NO”嚇唬人家,不允許人家革命,只有他是最革命的。儘管魯迅寫的時代和現在不一樣,但是就現實意義來講,有的時候,我們還能看到有些人的心理跟魯迅先生當時寫的某些方面還是很相通的。當然不同程度,也包括我們自己在內,有的時候有趙老太爺的影響,有時有假洋鬼子的影響,也有阿Q的那些精神。阿Q的精神也可以說是受了我們過去許多哲學思想的影響,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