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3/4 頁)
覺得蔡姑娘嬌氣了一點嗎?娶這樣的妻,我可伺候不起。”
劉琮默默點頭,也明白劉璟所說‘嬌氣’之意,哪裡是嬌氣,分明就是兇蠻、任性、不講道理,而且也不是很美貌,容貌比樂坊的樂姬也有不如,可是。。。。。她是蔡瑁唯一的女兒啊!
如果不娶她,自己怎麼跟大哥爭奪荊州之主的繼承權?
“多謝璟弟好意,荊州有些事情你還不明白,以後你就知道了。”
“好吧!”
劉璟點點頭笑道:“後天我要隨軍去江夏作戰,希望我回來後,能聽到琮兄訂親的好訊息。”
。。。。。。。。。。。。。。。。。。。。。。。。。。。。。。。。。。。。。。。。。。。。。。。。。。。。。。。。。。。。。。。。。。。。。。。。。。。。
江夏郡是荊州東部重郡,長江在境內蜿蜒流過,河網縱橫,水運交通十分便利,江夏郡南抵長沙郡,北接安陸郡,東鄰蘄春郡,從夏口經漢水可直達襄陽,戰略地位其重要。
江夏郡同時也是江東軍進攻荊州的第一站,從孫堅跨江擊劉表開始,荊州軍和江東軍便圍繞著江夏郡展開了一系列的爭奪戰,連孫堅也不幸在江夏郡陣亡。
自從孫策在建安四年動江夏之戰開始,江夏郡便進入了多事之秋。
張武、陳孫二人原本是荊州豪賊,軍隊被劉表擊破,便投降了劉表,劉表任命他們二人為軍侯,各自駐兵在江夏郡中部的陽新縣一帶,時間流逝,也漸漸將二人遺忘。
此時江東孫權已即位一年,急需建功立業樹立威望,孫權的目光便轉向了江夏,但孫權的地位也並不十分穩固,他也擔心一旦江夏兵敗,會危及他的地位。
就在這時,大將魯肅提出了一個方案,挑起江夏內亂,伺機行事,張武和陳孫便成了江東手中之刀。
張武和陳孫已佔領了陽新縣,打家劫舍,聚賊兵八千餘人,而江東萬水軍在魯肅的率領下屯兵於彭澤湖,虎視江夏,使江夏的局勢變得十分複雜。
武昌縣,這座城池是江夏郡的郡治所在,駐兵兩萬餘人,大將黃祖便駐紮在此。
武昌縣同時也是江夏郡的商貿中心,大江之上,商船絡繹不絕,滿載著各種物資前來武昌交易,絲毫不受張武、陳孫之亂影響。
武昌縣緊靠長江,相距江面約一里,有一條專門的漕河從長江通往城內,滿載貨物的商船便是沿著漕河駛進縣城,在縣城內進行商業買賣。
這天上午,艘載重約五石的商船緩緩從長江駛向漕河,從船隻吃水線便可看出,商船上也滿載著貨物。
在中間一艘船的船頭站著一名年約十一二歲的少女,雖然身材、相貌還略顯稚嫩,但已經長出了一個頎長、俊美的小美人模樣。
她臉龐豐潤、下頜略尖,白皙,晶瑩得儼如透明的玉石,眉毛很長、很黑,濃秀地彎入鬢角,但最漂亮的還是她那雙略帶憂鬱的嫣然動人的眼睛。
她頭戴一頂編制精美的竹笠,上身系一件淡紅色披風,內穿黑色貂皮襦襖,腰中系一條銀白色絲帶,下穿一條黑色褶長裙,露出一雙精巧的小皮靴。
這個少女給人一種奪目的美感,不過她腰間佩著兩柄尺利劍,後背弓箭,卻又使她美貌中帶著一絲殺氣,令人不敢和她對視。
不過顯示她身份地位的,並不是她的衣著氣質,而是插在船頭的一面角黑邊杏黃旗,旗幟上繡著一條金色鯉魚,這便是柴桑陶氏商行的標誌。
陶氏是柴桑望族,因經商而鉅富,扶助貧弱,在民間享有巨大威望,它的影響力已不僅僅是柴桑一地,而是整個長江,在長江上提起陶氏商行,可以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商行擁有各種商船八餘艘,船僕千餘人,壟斷了長江中下游的糧食和食鹽貿易,同時涉足其他買賣,家主陶勝的妻黃氏便是黃祖之妹,和江夏官府有很深的關係。
不過陶氏家族並不倚靠於某一方勢力,它始終保持著獨行特立,加上陶氏商行的巨大影響力,使陶勝同時成為孫權和劉表的坐上之賓。
進漕河要過關盤查,因此漕河外的江中擠滿了上千艘商船,都在排隊等候檢查入城。
船頭上的金色鯉魚旗給這艘商船帶來了大的便利,兩邊的船隻紛紛避讓,使得艘商船能夠在擁擠的船隻中順利通行,不用排隊,直接去漕河關卡。
兩邊商船上的船員們紛紛低聲議論船頭少女,“你們說,那會不會是老陶家的女兒?”
“很有可能,你看她頭上竹笠,看見沒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