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部分(第3/4 頁)
劉璟下了馬車,翻身上馬,催馬向軍衙疾奔而去。
江夏軍衙和郡衙已經分開,軍衙位於城東,全稱是江夏督都軍事府,劉璟從前年開始也兼任江夏都尉,以都尉名義掌握了軍權。
片刻,他來到了軍衙,翻身下馬,快步走進大堂,只見陶勝儼如熱鍋上的螞蟻,焦急萬分,魏延和徐庶則在一旁低聲安慰他,已經派人去通知守,守很快就到。
“岳丈大人,發生了什麼事?”劉璟快步走進了大堂。
陶勝急忙上前道:“賢婿啊!就是上次所談種馬之事,我們從河西搞到了十幾匹上等種馬,不料在宜城縣被荊州水軍攔截,搶走了種馬。”
年前從河西販來一批戰馬,但羌人卻使了心眼,將所有的公馬閹割,儘管軍隊中的戰馬確實是需要閹割,但羌人的目的卻是不想讓種馬外流。
接下來的年中又陸陸續續買來數匹戰馬,都是閹割後的馬匹,劉璟一心想要幾匹上等種馬,便將此事託付了陶家。
不料種馬千辛萬苦才弄到,卻被荊州水軍攔截了,劉璟當即臉色大變,回頭問魏延道:“不是有軍船護衛嗎?”
魏延嘆息一聲,上前稟報,“我們派出的十艘護衛戰船也遭到荊州水軍圍攻重創,五艘戰船被擊沉,十幾名弟兄陣亡,還有不少弟兄落水,下落不明。”
劉璟捏緊了刀柄,心中殺機迸發,好一個張允,竟敢殺他的人,搶他的馬,活得不耐煩了。
他回頭對參軍董允令道:“董參軍,傳令立刻點兵,備兩艘戰船,五千軍隊!”
旁邊魏延嚇了一跳,連忙上前勸道:“守,此事來得突然,對方用意不明,或許就是引我們出兵,不可魯莽行事。”
劉璟點點頭,“我知道,此事我會先禮後兵,張允若拒不認賬,那隻好兵戈相見了。”
這時,一直不吭聲的徐庶對劉璟使了個眼色,劉璟會意,他安慰陶勝幾句,命人將他送回陶府,這才跟徐庶進了內堂,又把魏延和董允一起叫來。
董允僅僅只在江夏書院呆了不到半年,便正式成為劉璟幕僚,接著又擔任徐庶的助手,在去年出任督都府諮議參軍,相當於劉璟的秘書,他進屋在一旁坐下,一言不發。
徐庶沉吟一下,對劉璟道:“州牧病重,在這個時候張允突然發難,守有沒有考慮過更深層次的原因?”
劉璟默默點頭,他其實在上就考慮過,這或許是蔡瑁的誘兵之計,想在劉表病逝前挑起戰爭,陷自己於不義。
但十五匹上等種馬對他來說,至關重要,他必須要奪回來,這件事他很難兩全。
第231章 來歷不明的道士
、、、、、、、、、、
“無論如何,十五匹種馬必須奪回!”
劉璟沉思片刻道:“至於其他深層次的問題也要考慮,要負面影響降到最低。【閱】”
這時,董允在一旁道:“守,屬下以為對方目的無非有點,其實我們可以應對。”
劉璟回頭笑道:“休昭請說下去!”
董允欠身道:“一是部署伏兵,誘引江夏軍鑽入他們佈下的圈套,其次就是為了損害守名譽,逼守動手,讓世人以為守在州牧病重期間出兵爭位,從而損害守在荊州的聲望,第便是張允事先得到情報,知道是運送種馬,他心起貪念,擅自攔截。”
董允的思很清晰,劉璟點點頭,“繼續說下去。”
“第一個部署伏兵,我覺得可能性不大,因為沒什麼意義,但還是要提防,可以多派斥候,我不多說;第個是張允擅自攔截,我覺得倒有可能,前提是有人向他通風報信。。。。。”
董允話沒有說完,便被魏延打斷了,“這第條可能性也不大,我問過陶家主,這次運送種馬非常機密,都是心腹夥計,而且他們是到最後一刻才知曉,不可能事先報信,另外,逃回來計程車兵也說,這次伏擊張允已有準備,應該說伏擊是有蓄謀,但截走種馬卻是巧合。”
董允笑了笑,“那這樣說起來,第二條的可能性最大了,不過也無妨,我們可以事先派人去荊州各地,把這件事真相到處宣揚,就說張允水軍攔截江夏軍糧,這樣我們就是被迫出兵,相信稍有頭腦的人都會明白真相。”
這時,徐庶也介面笑道:“董參軍的方案不錯,可以事先宣揚,把理佔到上風,不過我再加上一條,守可以先發牒質問州衙,為什麼張允要攔截並擊沉荊州軍船,一定要把理佔住,然後再收拾張允。”
說到這裡,徐庶又意味深長道:“如果我們宣傳得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