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部分(第2/4 頁)
程昱一也在考慮此事。
他用手指著淮河一線緩緩道:“要明白關鍵戰局在哪裡,必須要看懂漢軍的部署,據微臣所知,漢軍在淮河一線部署了八萬大軍,這八萬大軍必然會北上,另外還有許都的漢軍,劉璟發十萬大軍至許都,我想絕不會為了拿下許都那麼簡單,劉璟下一步也必將是東進,先入陳郡,再和淮河一線的八萬軍匯合,這匯合點便是譙郡,所以爭奪譙郡將是中原大戰的第一步。”
程昱的分析令曹丕深以為然,“我也認為譙郡將是漢軍進攻的重點,關鍵是我們該怎麼應對?”
程昱笑了笑道:“微臣有個建議,或許不中聽,但微臣不得不說。”
“軍師儘管直言!”
“如果世任命曹仁為這場中原之戰的主將,就應該放手讓他來排兵佈陣,以曹仁的經驗,我相信他能看透漢軍的企圖,世若不放心曹仁,那性世就像劉璟一樣,親自掛帥,讓曹仁為副將,這樣便可以令出一門,而不會讓下面的人無所適從。”
程昱的建議令曹丕沉思不語,他當然知道程昱的意思,讓自己放手,由曹仁來全權負責中原之戰,可是這場戰役重要,雙方都投入了大的兵力,若讓曹仁全權負責,曹丕怎麼放心得下,否則他趕來徐州做什麼?
半晌,曹丕嘆了口氣道:“我相信劉璟也是因為不放心趙雲或者黃忠,才親自趕來中原掛帥,這場戰役無論對漢國,還是對曹魏都至關重要,我不可能把它丟給曹仁,再說,曹軍不光是徐州之軍,還有青州軍和幽州軍,曹仁未必能指揮動,這種協同作戰,必須由我來統一指揮。”
程昱沒有再說什麼,這在他的意料之中,曹丕和他父親曹操一樣,不可能把十五萬大軍的軍權交給下面大將,就算是曹仁,他也不相信,必須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程昱也不再多勸,便提出他的第一個應對之策,“既然世要接手指揮權,微臣就提議撤回淮北之軍,集中兵力守譙縣,軍隊分散,很容易被漢軍各個擊破,壽春已有八萬漢軍,又有強大的水軍,更關鍵是劉璟率主力漢軍從西而至,如果淮北之軍再不撤退,可能就會被漢軍包圍全殲。”
曹丕醒悟,“軍師所言是,我這就下令于禁北撤譙縣!”
“殿下為何不讓于禁軍撤回徐州?”程昱不解問道。
曹丕取過一份曹仁的急報,嘆息道:“主要是徐州之軍來不及趕到譙縣,牛金在譙縣的軍隊只有兩萬人,一旦被漢軍搶先趕到譙縣,恐怕譙縣不保,譙縣是曹家之根,如果丟了譙縣,我無法向父親交代。”
程昱還是有點擔心,從淮北撤到譙縣的距離也不近,就不知現在漢軍主力已經到了哪裡?如果不巧,于禁之軍很可能會被漢軍攔截住,于禁的處境就危險了。
只是程昱知道譙郡形勢不妙,他也沒有再勸,畢竟戰場之事瞬息萬變,他只能從大方向來考慮,不能因小失大。
。。。。。。。
漢軍在奪取許昌後,休整了五天,同時將萬投降的曹軍整編為漢軍,使漢軍兵力達到十二萬人,劉璟便任命吳懿為後軍都督,率兩萬軍鎮守許昌,他則親率十萬大軍向東進發。
與此同時,劉璟又令張任率萬益州軍隊,命孟達率兩萬漢中軍隊趕赴許昌,這樣,漢軍投入到中原戰役中的軍隊人數便達二十五萬之眾,遠遠超過了曹軍的十五萬軍隊,劉璟深知中原戰役對於整個戰局的影響,這場大戰他勢在必得。
正如程昱的判斷,漢軍的第一步戰役便是爭奪譙郡,潁川郡和譙郡之間相隔陳郡和汝南郡,汝南郡主要是和譙郡南部接壤,而陳郡則直接和譙縣相連,劉璟率領十萬漢軍沒有入汝南郡,而是直接進入了陳郡,向譙縣進發。
漢軍的行軍速並不快,十萬大軍尤其要保證後勤運輸,所以漢軍幾乎是一邊行軍,一邊建立後援線,這天傍晚,漢軍主力抵達了陳縣。
陳縣也是陳郡郡治,是一座大縣,城池雖大,但不是戰略要地,城牆也不夠高大堅固,這讓劉璟略略有些失望,他原本考慮讓陳縣成為這次中原大戰漢軍的糧草後勤重地,但眼前低矮破舊的城牆讓劉璟打消了這個念頭。
漢軍在陳縣外紮下了大營,一座座大帳拔地而起,士兵們埋鍋做法,熱鬧異常,中軍大帳內,劉璟正和龐統、趙雲、聘等謀士大將商議駐兵之策,他們一致認為,可以考慮苦縣,苦縣距離譙縣不過五十里,是最理想的後勤重地。
就在這時,有侍衛在帳門口稟報道:“啟稟殿下,司馬相國來了!”
劉璟大喜,他從許昌出發前,發鴿信令司馬懿趕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