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頁)
1
我和於碧水對面而坐,她雙手握著一杯飲料,平靜地告訴我楊森林的死訊。
楊森林選擇自殺的場所是他最喜歡的地方——墓地,那裡是當初我和於碧水聽他唱歌的地方,我就是在那兒認識的他。
小城裡唯一的一片公墓座落在城區的西邊,那裡草木蔥蘢綠樹成林,小城裡的人們除了在清明節的時候會盡皆來到這裡掃墓,端午節時也都習慣選擇來這兒踏青。這是一座擁有50萬人口的小城,由一個大約40平方公里的城區和幾個村鎮組成,地處中國東北部黑龍江的一片平原之上,這裡不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自然資源,工商業未見發達,城區周邊雖有大片農田卻由於氣候緣故產量不豐。小城最具特色的莫過於大街上隆隆駛過的運送沙石水泥等建築材料的卡車,以及它們呼嘯而過後揚起的漫天塵土。如果俯瞰城區也會見到一些繁華的景象,但那些寬闊的馬路和樣貌光鮮的高樓大廈掩蓋不了這裡的人們窮困生活的現實,它們只會讓瞭解這裡的人感覺到一種不協調。報紙從不報道任何新聞,只有形形色色的廣告訊息。這地方好像從未出過驚天動地的大事,即使有過,也從沒引起外界的注意,並且人們對外界發生了什麼轟動的事情也毫不在意,百姓們都似乎生活的很安逸,讓人覺得他們已經無慾無求或者麻木不思進取。
我因探親的緣故會時常到訪小城,清楚地知道這樣一樁事實,應該足以說明這裡的情況:一間30平米左右的飯館,18年前的時候,每年的純利潤是一萬五,如今,還是那樣的一家飯館,經營面積和經營專案完全一樣,每年的純利潤依然是一萬五。
或許是因為我看慣了小城的平平無奇,所以當我遇到楊森林的時候,才會被他的與眾不同所吸引。第一次見到他是在端午節那天清晨,當時黎明還未到來,踏青的人們的絡繹不絕景象還未形成,只有稀稀落落的幾個人影在遠處若隱若現。空氣清新溼潤,長草上沉甸甸的露水不時地滑落,掉進土中融入大地。烏鴉撲啦啦地扇著翅膀從一棵樹的樹梢躍到另一棵樹的枝頭,偶爾發出鳴叫,然而這鳴叫卻不足以劃破清晨的寂靜,真正切割了寂靜的是楊森林的歌聲。聲音傳自墓地裡一片很少有人涉足的區域,那裡的石碑全是沒有名字的,甚至有些拱起的墳頭根本就沒有石碑。
歌聲的旋律悅耳,音色渾厚沙啞,輾轉穿過鬆針柏葉飄飄而來,悠揚且厚重,像是歷經了磨難一般,聽上去滄桑動人。我循聲而來,看到坐在一塊已經腐朽了的無名石碑上放聲歌唱的他,肩寬臂細,身材消瘦,最引起我注意的是他俊朗的臉龐,那是一張讓作畫的人素描起來極其容易的臉,一張讓人十分容易記住的臉,顏色蒼白,顴骨寬厚,雙頰微薄,輪廓清晰,稜角分明。總之看到他的相貌,我心裡一點兒也沒有對他這樣一個人能發出那樣令人難忘的聲音而感到奇怪。
的確,他的歌聲讓人銘記,有憂傷的感覺,有苦澀的味道,有抑鬱的混響,有奔放的衝動,有迷失的悵惘,有無奈的傾吐。我靜靜地聆聽了一分鐘又一分鐘,始終不願離去。
於是,在那塊歷經風吹日曬的已經佈滿凹凸皺紋的無名石碑旁邊,我和楊森林認識成為朋友。他向我描述對這片墓地的感情時是這樣說的:“我很小的時候就經常在這裡玩兒,對這片墓地我可以說是無比的熟悉,這裡面哪處高哪處低哪兒有岔路我全清楚,閉著眼睛都不會走錯。我喜歡這裡是因為這兒安靜、自由,在這兒,無論做什麼都不會被人打擾。每到清明節和端午節的時候,我都要在所有人之前來到這裡,因為一旦他們走進這裡,這裡一切美好的感覺就會被破壞,所以我要提前佔領這兒。我討厭那些俗人,要是我有能力,我堅決不允許他們在這裡出現,這裡應該是永遠安靜的。”
我無法評判這番話是不是他用來表示自己的與眾不同,但是當趕來墓地踏青的人逐漸開始增多,墓地不再安靜的時候,楊森林的確露出反感的神情,朝人群大罵了一句然後悻悻離去。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2
為了能再聽聽他那充滿魅力的聲音,我約他再次見面,依照他的要求地點還是在墓地,他帶來了吉它,給我彈唱他的原創歌曲。繼崇拜他的聲音之後,我又被他的才華征服,他寫的歌很好聽——這或許只是我的個人觀點,但客觀地講,起碼有一點不得不承認,就是無論旋律或者歌詞所表達出的情感,都不像是一個只有20歲的人所能作出的。
然而更令我驚訝的還不是他的才華。他對我說:
“我曾經被人捅了五刀,有兩刀是紮在心臟距離心室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