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1/4 頁)
納�舫溝裝鹽藝鞣�兔宰×恕�
她的聲音沉穩和緩,含蓄委婉,完全一副柔和的女中音音色,同時口齒高度清晰,配合有節制的面部表情,理性、尊嚴、雍容的一國之君形象立現眼前。
她在自傳裡沒有用太多的筆墨描述她是如何訓練自己的聲音的,只是把改變聲音這樣一個事例,作為她個人非凡競選毅力的有效說明。她說,她知道自己的聲音不理想,便請來專業人士輔導,讓專業人士告訴自己什麼才是理想的聲音,如何才能發出理想的聲音,於是自己每時每刻,只要開口說話,就按照專業人士的建議練習。我不知道從她開始決定參與競選,到競選結束宣佈勝利,撒切爾夫人到底花費了幾年時間訓練自己的聲音,但她用一個活生生的事實告訴所有人,聲音是可以改變的,她做到了。
用柔和的聲音說話——聲音是人的另一張臉(2)
我相信撒切爾夫人不可能像專業院校的人士那樣,一字一句地訓練自己的吐字發聲,她可能更多的是改變自己的說話習慣。比如,把聲音放下來,用中低聲區說話,把自己的細高聲區徹底關閉和廢棄,然後做到節奏分明,口齒清晰。
撒切爾夫人在政壇素有“鐵娘子”之稱,我由此而想象,一個操著尖利高音的鐵娘子一定是讓人不安,也許是令人生厭的;而有著柔和沉穩音色的鐵娘子,因為聲音的入耳和尊嚴感會使形象大為改觀,其形象即使仍舊不夠親切,至少也不再那麼咄咄逼人。
普遍而言,女人的聲音最好寬厚、柔和、含蓄、溫婉,音量大小適中。我想強調的是,也許有人一生對聲音都沒有概念,也沒有意識到聲音是形象的一部分。只有建立了聲音的概念,我們才可能找到努力和修正的方向。
還記得在少女時代讀過女作家張潔的小說《含羞草》。小說描述男主人公每天去公共汽車站坐車,每天都在同一時間碰到一位並不太年輕的女子。久而久之,男人對女人的一切有了想象。女人不算漂亮,但耐看,氣質典雅,像是讀了很多書的樣子。女人上車從不與人爭搶,不管車內多麼擁擠,女人都是默默地站在一隅,安之若素,氣度超然。女人的一切在男人眼裡幾近完美,男人於是開始想象女人的聲音。男人想,千萬別是那種尖細銳利的聲音,那種聲音肯定令他窒息,他認為女人只有在失去理智的時候才會發出那樣的聲音。正想得出神,汽車一個急剎車,全車人前俯後仰,男人站立不穩,一腳踩在了女人的腳背上。男人忙不迭地道歉:對不起,對不起……女人靜靜地回頭,用一副淡然的口氣吐出三個字:沒關係。
女人的聲音含蓄,低沉,略微有些喑啞,像是被薄雲遮住的初升的月亮,朦朦朧朧,可又輪廓清晰。男人大喜:這就是我最愛的聲音啊!
……接下去的故事,各人想象便是。我只想說,女人的聲帶條件各不相同,於是其聲音也有各種色彩,但總體而言,自然、本色的女聲,其實大多偏於尖細。加上傳統社會賦予女性的社會角色,使其注意力更多地偏於細碎。所謂“三個女人一臺戲”之類的俗語,就是對這種聲音和興趣組合而成的場景的嘲諷。與之相對,所謂有修養的聲音,必然是一種經過有效訓練和“管理”的聲音。隨著教育水平的提高和社會角色的轉變,職業女性必然地對自己的舉止和聲音進行有效的約束,使其符合某種標準和規範,按照這種規範進行的自覺約束和訓練,就是我們所稱的“修養”。本文開頭寫到的那位在山道高聲閒聊的女士,用尖利、高亢的聲音,稱讚著另外一位女士的低聲婉轉,確實是一個奇特的場景。不過這也說明,對於何為有修養的聲音,其實有著相對普遍的共識,只是有些女性未必能夠自覺地訓練和約束自己的聲音而已。
因此,訓練自己擁有一副有教養的聲音,同樣是女性自我修養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訓練任何時候開始都不晚,只要我們提醒自己,用自己認為舒服好聽的聲音說話,堅持下去,就會有收穫。
請試著做到以下這幾點:
不用過高過大的聲音說話;不用太過急切的節奏說話;不用猶猶豫豫的方式說話;不用曖昧不清的態度說話;最後,儘量用中低聲區清晰平和地說話。也請試試吧。 小貼士1.長年靠嗓子吃飯的人,平時應注意氣血的調養補充,有大夫建議,堅持用炒成黑色的紅棗和桂圓,或者單獨用黃芪片泡水喝,可以有效調節氣虛。說話耗精神,人人共知,耗了就要養,也應該成為共識。
2.長時間用聲後會覺得口乾舌燥,有人還會出現舌苔發白等上火症狀,泡一杯綠茶,吃一點蘋果或西瓜,閉聲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