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頁)
。僅就規律而言,臉部越是下掛,髮型就越應該上行。所謂上行,是指髮型的髮量重點開始走向頭頂方向。頭大顯小,就是這個原因。一位雕塑家告訴我,她在做人像的時候,如果想使人物看起來年輕,她會把人物腦門以上的部位做得稍大一些。她說,嬰兒剛出生的時候,腦門以上的部分佔了全臉的一半以上,隨著生長,腦門比例逐漸變小,看起來也逐漸成熟。“嬰兒定律”是值得我們認真參考的。從這個角度說,長髮是年輕人的專利。隨著年齡的增長,耳部以下部位的髮量應該逐漸減少。
這也算改變髮型的一條基本原則。
還有一個參考依據就是全身的比例關係。上身長和頭部偏大的人不宜留太長的頭髮,最好不要過肩。因為誇張了頭部的比例會使全身看起來更不協調。人要尋找的是整體美,整體和諧才是美的至高境界。我要強調的是,在髮型效果中,頭髮的長與短為第一視覺效果。確定了基本長度後,再確定基本修剪造型,是染是燙再作進一步考量。這是較為安全的做法。
可唸的購物經——明明白白做女人(1)
我覺得我還是一個捨得為自己花錢的人,但近幾年來,我去商場的次數越來越少。不去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隨著購物觀念的變化和清晰,真正意識到堅持不被流行左右,堅持只擁有真正適合自己的東西,不等於做不到時尚優雅。
巴黎和維也納,是世界公認的優雅之都。我對這兩座城市,尤其是巴黎女子的造型觀察,一個最大的體會,就是當我們被巴黎、紐約、米蘭時裝週颳起的流行旋風吹得團團轉,唯恐自己跟不上步伐而遭遇落伍恥笑的時候,巴黎女子們似乎根本覺察不到近在咫尺的巴黎時裝週曾經發布過什麼,而那種釋出又與她們有什麼關係。
巴黎女子不穿“潮”的,只穿對的。
我不是想表達巴黎女子做什麼都對、都是標準,我只是想說,當我們在購物上不盲目跟從,堅持只根據真實需要做正確決定的時候,我們一生將為自己和家人省下太多辛苦錢。
我的一個二十多歲的小朋友,有天背了一個“芬迪”包出現在我面前,我印象中她有一個造型及功能同這個包差不多的“ LV”包,除了兩個品牌不同的 “LOGO”紋飾,其他方面基本一致。我問她:為什麼要買兩個功能完全一樣的隨身包呢?一個人同時用不了兩個包呀?小朋友似乎有些愣住了,她的表情告訴我:事前她真的沒有想過這樣的問題。
由這個問題引申開,我們可以想想,我們有多少次購物,是在重複購買同一功能的物品,而重複購買的唯一理由就是眼前的“這一個”看上去有點新鮮。
好了,前面的話就算是個引子,我想具體說說,我在經過若干年的學習打磨後,如何避免重複購買,我的購物清單是如何確定的。
第一,避免衣服的重複。
在所有的重複購置浪費裡,衣服是最難以避免的。我的基本觀點,除非你的錢多到你買什麼都不在乎,或者說購買本身就是你的生理需要(簡稱購物癖,其實是一種心理疾病),如果不是,那麼我們還是學會理智購買吧。
如何避免重複購買衣服,有不少人建議: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我看到這個建議已經很多年,經過自己的多年實踐,感受到這確實是避免重複購買浪費的一條黃金法寶。
所謂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是指某一季節的某一件衣服,如果你捨不得把它處理掉(不管是扔掉還是送人),表明你還有繼續穿它的願望,你就堅決不購買同一功能的衣服;要買就先把舊的處理掉,不處理就堅決不買。
同一功能的衣服,在一個季節裡保持可替換的數量即可,多了就是浪費。太多人都感嘆,一件衣服很少穿甚至還沒穿,就想把它淘汰,為什麼?衣服多了,存放久了,自然不想穿了。現在我堅決提醒自己不再犯這樣的錯誤。
為了不犯這樣的錯誤,我們就必須清楚,在各個不同的季節,我們到底需要多少不同功能的衣服。有按照季節來劃分的,有按照功能需要來劃分的,我的劃分是按照功能需要,這樣似乎更清晰一些。
根據自己的身份和職業需要,我首先滿足的是自己的職業裝配置。主要是職業褲裝裙裝、襯衫、大衣、風衣。這其中,職業套裝三套,分別為米色、黑色、灰色;襯衫十件左右,白色為主,兼有粉色、素色條紋格子、黑色及花紋真絲襯衫;長大衣兩件,一件米色,一件灰藍色;風衣兩件,黑色和米色,長短各一件。
可唸的購物經——明明白白做女人(2)
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