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1/4 頁)
經過三年的冷處理,到2004年,中以兩國事實上已走出“費爾康”之坎。
2004年3月,中國和以色列軍事技術合作又開始新的里程。以色列向中國派出了一個高階軍事代表團,這是“費爾康”預警機事件後以色列最高階別的軍事官員到中國訪問。
以色列《國土報》披露,訪問意在“重建互信”。
顯然,以色列軍方代表團此時訪問中國,有平衡以印、以中關係的意圖。當然,時隔三年後,中國對改善關係持積極態度。亞隆在訪問中國時就透露:“中國對繼續和加強(雙邊)關係感興趣,雙方在安全領域肯定會有專案,但因為‘費爾康’(取消)事件的發生,我們都從這個教訓中學到了許多。”
去年底在接受中國駐以色列記者採訪時,以色列總統卡察夫談到“費爾康”事件時曾表示,“以色列只能犯一次錯誤,不能再犯同樣的錯誤。”
以色列領導人的中國情
對於中以間的關係,以色列政治家自然心知肚明,也竭力予以彌補。在2002年中國勞工在耶路撒冷遭遇自殺式爆炸身亡後,總理沙龍更是親自給中國親屬下了一封措辭懇切的慰問信。這種“公關”技術,正是中以能迅速修補關係的關鍵所在。
2004年6月下旬,以色列第一副總理奧爾默特訪問中國。他在行前和我們座談,一箇中心話題就是如何加強與中國的聯絡。
在以色列政壇,奧爾默特被認為是沙龍的親信和繼承人。他與中國淵源深厚。他的父親和祖父,都是俄羅斯猶太人,十月革命後逃到中國哈爾濱。祖父至今仍安葬在哈爾濱猶太人公墓裡。
“我父親臨終的時候,突然講起了漢語,我聽不懂他講了些什麼,但我知道,中國在父親心中的地位,他將他最後的感情留在了那片土地。”奧爾默特在接受我們採訪時,以這個細節作為開場白。
雖然是公認的鷹派人物,但奧爾默特卻說,他常年以來一個最大的願望,就是能早日到中國訪問。“我還從沒有去過中國,我非常想前去安葬我祖父的地方,非常感謝在那個時期,中國對猶太人的接納和照顧。”
在奧氏訪華之前,以色列總統卡察夫也訪問了中國。在出訪之前會見我們駐以色列中國記者時,卡察夫更是大打中國感情牌,開口即是:“我一直自認為是中國最好的朋友之一。”
“你們知道嗎,我經常為中國‘作宣傳’——在議會演講和接受採訪時,我總是談到中國在國際上的重要作用,誰讓我是以色列議會以中友好委員會主席呢。”說到這裡,西裝革履的卡察夫不由自主地笑了。
在卡察夫辦公室的外面,擺著一個摩西出埃及時在西奈山接受“十誡”的青銅雕塑。作為虔誠的猶太教徒,卡察夫三句話,馬上提到了與宗教有關的歷史。
“有一年,我在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參觀,看到中國那些璀璨的文物,我馬上與我們猶太文明進行了對比,我發現,幾乎就在摩西為我們確定光明道路的同一年,你們中國好像是在科技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卡察夫然後很肯定地說:“你看,這就是我們兩個偉大民族對人類的貢獻,我們為世界貢獻了倫理價值,你們則取得了科學的進步。”
“每個星期六我去猶太會堂祈禱時,我也會馬上想到中國,不知道你們注意到沒有,在《聖經》第一章《創世記》中,它就提到了中國。”
卡察夫然後又說,確實中國有很多充滿意思的東西,“你們不知道吧?我還收藏了許多中國郵票。”
我忙問他是從哪裡得到中國郵票的。須知道,在冷戰期間,中以長期分隔,直到1992年才正式建立外交關係。
“那是我兩次訪問北京的時候去買的,好像在一個市場上,一星期只開一次,東西真太多了,我買了整整一本郵票,許多都是中國毛主席時代的。非常有意思。”卡察夫回憶說。
事後,剛從以色列駐中國使館回國的以色列外交官夏傑逸說,卡察夫總統去的,肯定是他也很熟悉的北京潘家園舊貨市場。
在以色列政壇,總統是一個虛職,總理才是執掌國家的領袖。卡察夫對我們說,對於他的訪問,沙龍非常關注,因為他非常關注以色列和中國關係的發展。
。 想看書來
7。中國外交官事件與中以恩怨(4)
卡察夫透露了一個“秘密”。
“就在昨天晚上,以色列總理沙龍來我這裡,我們兩人談話的主要內容,就是如何進一步發展以中關係……這樣的談